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东行(75)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攻略

(2013-06-06 00:14:59)
标签:

美东行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攻略

美国纽约

旅游

分类: 美国游记(原创)
    纠结了一年,终于下决心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把参观大都会博物馆的照片整理出来了,似乎又进行了一次更细致的博物馆重游。

攻略一:参观前、返回后请浏览大都会博物馆网站:

     在纽约时版主用了两天时间参观大都会博物馆,但因时间、体力限制,特别是参观前没有很好地做功课,因而看到、拍到的文物十分有限。幸运的是大都会博物馆的网站堪称世界一流,馆内展出的所有重要文物,网站内均有图片和文字介绍,因此,即使你只是走马观花在馆内参观了一两个小时或你根本没机会亲临展馆,你仍可借助这个网站在馆内畅游,你仍可在每件文物前驻足凝视..... 网站的每张图片均出自专业摄影师之手,每件文物拍摄角度均是最佳,原图像素极高,细部非常清晰......拥有这个网址,你就不会因为没看到或没细看某些展品而产生太多的遗憾了。

    大都会博物馆的网址是: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  (注:版主贴的是用Google翻译器翻译后显示出中文介绍的网页,很多内容翻译的极不准确,仅能作参考)。各展厅的介绍请点击 “  首页 > 集合 > 画廊 ”,直接进入各展厅畅游。


如参观:亚洲艺术 ,网站列出简介和54个展室的序号,可以一一点进去细看。

点击:查看所有对象,从这个画廊就显示出所点展室的全部展品,可以一件一件地观赏了。

亚洲艺术简介: 占据64500平方英尺,致力于亚洲艺术,油画,版画,书法,雕塑,金属制品,陶瓷,油漆,装饰艺术作品,以及来自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画廊按地域和时间顺序排列;可以从作品上欣赏和了解亚洲的许多文化艺术以及传统。 某些画廊,如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和西藏的绘画,装饰等每半年更换一次,纺织品,漆器,版画等大约每4个月更换一次。

·      

·      

 




攻略二:大都会博物馆开馆时间:

    

   从2013年7月1日起,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取消原周一的闭馆日,一周七天全部对外开放。


    博物馆每天的开馆时间为:周日至周四上午10点至下午5点半,周五、周六上午10点至晚上9点(本月去的朋友请注意:周一为闭馆日)。


    全年不开放时间:感恩节(11月的第4个星期四)、圣诞节以及元旦。


攻略三:大都会博物馆的门票: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议”门票价格:成人25美元;65岁以上的老年人17美元;学生12美元;12岁以下的儿童在成人陪伴下免费。


    实际上绝大多数参观者并不知道入馆是可以免费的或没有勇气自己出个价格,所以一般都会按照“建议”的价格购票。比如版主尽管知道25美元是建议价格,但不了解行情,不好意思少付,第一天进馆版主实打实地付了25美元。不过隔日再去排队购票时版主看到前面的人只付了0.5美元硬币,卖票的什么都没说就给了他一枚金属小徽章门票,于是版主收起20美元,付了5美元,平均每次15美元。版主认为按照咱国家的收入水平,付8~10美元比较合适。

美东行(75)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攻略美东行(75)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攻略美东行(75)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攻略
     门票就是这种可别在胸前的小徽章,每天换一种颜色。

   

注释一: 凭当天的门票还可参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分馆──隐修院


     隐修院于1938年创建,位于纽约市的福特·特赖恩公园,展出中世纪的艺术和建筑,包括雕塑、壁画、彩色玻璃、泥金写本、双角兽图案挂毯、圣物箱、圣餐杯、象牙制品、金属器。隐修院内还有修道院、教堂、花园。每天有中世纪音乐会演出,每周举办音乐会。每年观众达700万人次。


注释二:关于票价的争论:


     2011年之前大都会博物馆的“建议”入馆价是5美元,2011年之后,博物馆将“建议”入馆价由5美元提高至25美元。当时博物馆面临“财政挑战”,捐赠所得减少,门票收入微薄,公众部门捐助降低。但大多数参观者认为:“建议”入馆价太高,大都会博物馆应该免费对公众开放。


攻略四:大都会博物馆的交通:


    地铁4、5、6线,在第86大街站下车;

   公交车:M1、2、3、4路,在第82大街附近下车。


攻略五:大都会博物馆内拍照:


  允许拍照,但不允许用闪关灯,不允许录像。


 有人认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网站展品图片齐全,成像品质高,一般相机根本无法达到或超越,因此游客无需再对着展品拍照,想欣赏或收藏的话直接去网站下载即可。版主不太认同这种观点。版主认为自己拍的照片虽瑕疵很多,但摄影者能在众多展品中选择某件拍照,一定是那件展品当时打动了自己。同一件展品,自己拍的照片和网上下载的图片,再欣赏时感觉可能会完全不同。无论年代多么久远的文物,一旦摄入了自己的镜头,距离似乎一下就拉近、就穿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