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雅丽的博客
张雅丽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239
  • 关注人气:28,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怕胶囊有毒 有人剥开胶囊吞药粉导致喉咙灼伤(转)

(2012-04-18 12:09:47)
标签:

胶囊有毒

剥开胶囊

吞药粉

喉咙灼伤

健康

分类: 保健养生(转帖)

医生提示:胶囊壳可以维持药效或保护食道和呼吸道,并非可有可无

 

 

家住杭州松木场的黄老太这段时间有点感冒,吃的药有抗生素也有感冒药,都是胶囊装的。昨天(4月16日)早上,她照常服药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问题胶囊”,不知道自己服的胶囊有没有问题?于是,她把胶囊一颗颗拧开,捏着鼻子直接往下吞药粉。

 

吞完感冒药再吞抗生素的时候,糟了,黄老太被呛得一阵猛咳,而且嗓子眼里火辣辣的,喝了一大杯温水,喉咙还是不舒服。她赶紧到杭州市中医院去看医生。

 

消化科门诊医生为黄老太检查,发现她的食道被药粉灼伤了,还好情况不算很严重。

 

胶囊壳到底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呢?眼下很多人把保健品磨粉灌进胶囊,这种做法靠不靠谱?记者就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请教了杭城几家医院的专家。

 

舍弃胶囊壳直接吞药粉,不可取

 

杭州市中医院消化科王小奇主任说,“问题胶囊”铬超标的消息曝光后,不少患者都对胶囊药品有了排斥心理,很多人觉得胶囊壳本身没有疗效,如今又出现了质量问题,干脆舍弃胶囊壳直接吞药粉。“其实,药品做成片剂、冲剂或是胶囊装的,都有它的道理,胶囊壳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胶囊是药物的一种剂型,与片剂相比,胶囊在胃肠液中分散快、吸收好,胶囊壳可保护药物免受湿气和氧化作用。

 

王小奇说,药物作成胶囊主要出于几种考虑:

 

一是有些药物对食道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甚至可能造成灼伤;二是药品的口感不好、易吸入气管引起呛食,或是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这些药装入胶囊,既保护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食道和呼吸道。去掉胶囊壳可能会造成药物有效成分流失或浪费,减低药效。

 

另外,有些胶囊是肠溶胶囊,它的作用是作为保护壳一路保送药物进入肠道,让药物成分避开胃酸分解,安全到达肠道才能被有效吸收。还有些胶囊属于缓释胶囊,可以延长药物成分的释放时间,让药效更加稳定。

 

“所以,不分青红皂白丢了胶囊壳直接吞药粉,并不可取。”王小奇说。

 

自己灌胶囊的保健品,不妨改用温水小心送服

 

赵小姐一直为父母购买铁皮枫斗,配上一些西洋参,磨成粉末后装进胶囊每天服用。她一直觉得胶囊装“剂量准确、服用也很方便”,可问题胶囊的消息让她一阵心惊:花了不少钱和心思孝敬长辈的保健品,如果因为胶囊壳子出了问题,岂不是亏大了?

 

药品制成胶囊状总是有道理的,那么,像赵小姐这样把保健品磨成粉末自行灌装胶囊的办法还可不可行呢?

 

杭州市中医院西药房王维主任说,昨天药房也接待了好几拨来咨询这个问题的人,自己灌装胶囊的多为铁皮枫斗、西洋参、生晒参、虫草、灵芝孢子粉等名贵中草药。这些药材磨成粉后服用起来很麻烦,于是往往会选择灌成胶囊。不过,这类保健品不存在需要胶囊壳保护药效的问题,所以,如果担心胶囊壳有问题,而服用者又可以接受的话,直接吞服或用水送服也可以,但要注意别呛到气管里发生意外。

 

糯米做的空壳胶囊,市面上不多见

 

由自行灌装胶囊保健品还引出一个话题:出问题的是明胶胶囊,那么糯米做的胶囊壳是不是更安全些呢?

 

 杭州的沈小姐说,自己以前在药店买过空心胶囊,“药店说这种胶囊壳是用糯米做的,让我放心用”。记者也在网上搜索到了“糯米空心胶囊”,一般售价为5元钱100粒。这种糯米胶囊靠谱吗?

 

昨天记者也特意请教了浙江大学药学院药剂研究所的专家。专家说,市面上的确有号称糯米粉做成的胶囊壳,遇水就会胀开。但行业内,并没有大规模制作糯米粉材料的空心胶囊企业,也就是说,多数药店、医院制剂室使用的都是明胶为主要原料的空心胶囊。国外还有一种羟丙甲纤维素为主要原料的胶囊,国内较少见。

 

区分空心胶囊是糯米制成还是明胶制成,有个简单办法:一般糯米原料的胶囊壳比较脆,很容易破碎;明胶原料的胶囊壳,则稍有弹性,一般碰撞下不容易碎。

 

昨天,记者也向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医院求证,这两家医院的中药制剂室每年生产大量中药粉剂灌装成胶囊。两家医院都拿出了进货单,他们使用的空心胶囊,都来自正规厂家,没有来自被查处的新昌那两家问题胶囊厂的产品。

 

转自:http://zj.people.com.cn/n/2012/0417/c186327-16947299.html

 

 

         医生提醒肠溶性和缓释胶囊千万不要剥开吃

 

     工业皮革下脚料,在河北、江西制成工业明胶,却被厂家买来代替食用明胶,作为原料制成药用胶囊,再卖给药企。含工业明胶的药用胶囊被检测出铬含量超标严重,最严重的超标90倍。昨天凌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许多人,特别是病人看了后很是担忧:现在的药很多是胶囊药,那这药我是吃还是不吃呢?有的人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剥开胶囊光吃药粉。医生提醒,这样做适得其反,更伤身子。

  

     铬到底是什么?

 

    这几天很多媒体介绍铬的时候,都给了这样的定义——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市红会医院职业病科胡祖应主任说,这说的是铬不好的一面。临床发现,口服1克以上的铬可以出现中毒,1到4天出现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病人,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头痛头晕,肝肾损伤。最严重会休克、惊厥和癫痫样发作、神志不清,急性肝肾衰竭,甚至死亡。

 

    他碰到过的两例急性铬中毒病人,都是工厂工人。

 

    一位是50岁男性,处理工厂排出的污水,水里有大量铬,中毒后肾衰竭。还有一个是电镀工人,工作环节中要用到六价铬盐作为强氧化剂。

 

    “我分析,用皮革下脚料制作工业明胶,可能也会用到六价铬盐,通过它的氧化作用使皮革软化。”胡祖应主任说。

 

    但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一样,铬也有好的一面,铬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胡祖应说,铬的作用是维持体内一些激素如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人体每天需要量约为50-200μg。如果缺乏铬,会降低人对葡萄糖的耐量,容易患糖尿病等。

 

    浙医二院药剂科周权副主任说:“一些人铬缺乏,需要补充铬,像一些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药,比如善存片中,每片就含有25微克铬元素。”

 

    浙江省中毒急救与防治中心设在浙医一院。浙医一院急诊科专家丁晨彦在中毒防治方面经验很丰富,他说铬胶囊的报道他也看了,对这样的无良企业他也感到很愤怒,对一些患者的恐惧心理他也很理解。

 

    他的建议是,如果家里有这些药,那就扔了。如果之前吃过了,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口服进去的铬,人只能吸收进1%至6%。4至5天后,80%至85%的铬会通过小便和粪便排出体外,不会对身体造成大的伤害。

 

 

转自: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2-04/17/content_2507685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