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信义乡的美酒


标签:
台湾信义乡美酒旅游 |
分类: 台湾游记(原创) |
,在酒庄我们品尝了香醇的各类果酒,了解了那里农民的生活和收入,深感不虚此行。
信义乡在政府行政系统的划分上,归属于原住民乡,其中原住民居民占约51%,又以布农族占约原住民居民90%以上,而整体另外49%居民以闽客籍居民占各半,族群的多元与相互融合,让信义乡居民有着热清豁达的特有居民个性。
信义乡农会早期设立食品加工厂最主要在于保障信义乡农民权益,以保价的方式收购青梅进行加工,921地震之后接受921重建委员会与农委会的辅导成立梅子酒庄,并由于已有梅子加工厂的技术与设备基础,所以相当顺利的,成为全国第一家取得民营酒庄制酒执照的民间酒庄。
而产品自有品牌,产品包装设计,在初期纯粹加工梅胚外销日本时期并无规划,直至1994年期间,外销梅子因大陆与越南等国家的竞争造成外销受阻,而开始思考着舍弃半成品出口的生意模式,转型成为以生产自有品牌商品的食品加工厂。初期加工产品的包装设计方式,以方便顾客携带与运送为主,并无明确之主题,但强调于产地生产的特色,依然有ㄧ群忠诚客户维持着食品厂的损益俩平。
信义酒庄产品-状况人生系列
而加工制程已在地生产为产品特色,完全强调传统自然健康与原料的新鲜,而外观也仅以文字说明作为强调。
1997年间由于组织的扩充,与人员编组的建置完成,产品品项也日趋增加,而营销由专人负责的职物划分也正式开始,面对开始建置接洽的市场通路。信义乡面临了通路市场价格上残酷考验及大量同构型特产的问题。此时的包装设计为达到市场的区隔策略,采用了简化的日式风格设计,让产品在同ㄧ通路货架上产生出独特的视觉焦点,以做为区隔。并运用单纯的色块或夸张的图像让商品陈列时更有气势,更加醒目。完全的商品化诉求,让产品虽然于销售通路,得到了收益,但是却渐渐的模糊了特产性的特质。
酒庄辅导设立期间,新产品的包装设计也进行着几经思量信义乡农会直接放弃了在坊间行之有年的梅醇、露的直接命名方式,而改以直接感受到产品特性感觉的命名方式,如:狂野、柔水、梅花醉,产品设计完成推出,销售成绩立即呈现大幅成长,但由狂野、柔水、梅花醉,并无法与信义当地人文景观历史有所关联性,所以有重回到只是增加一个新系列商品的局限中,即便销售成绩一再成长。
酒庄即将落成之前,新的一系列信义乡传统工法的佳酿也接近开发完成,此时农会内部达成了一个共识,将商品定位至具有与在地人文呼应的目标,经过了内部沟通之后发觉,信义乡农会忽略了在地人文的特色,热情风趣的在地特质,所以此时设计方向,重新寻找最后敲定以展现部落居民生活趣味片段做命名与联想,因此诞生了小米唱歌、忘记回家、梅子跳舞、长老说话,除了呈现部落有趣生活片段,更将产品属性作为结合。市场的肯定,让信义乡农会犹如打了一剂强心针,似乎那模糊的焦点与目标又更有清晰可办了。
信义酒庄产品-台湾之梅信义酒庄产品-有神酵系列
故事与趣味为核心的设计方向,也因为前想所述产品的畅销,使信义乡农会营销企划人员有更强的立基,做为内部沟通的后盾。后来推出的山猪迷路威士忌,更将日据时期部落发生的趣事,融入产品中,时间地点的呈现让产品有了历史般的生命,也引起了消费者的好奇。也在此时,信义乡农会也开始自称-全国第一家说故事酒庄。
随着商品风格设计主轴的明确,酒类产品的销售成长,信义乡农会也思考到需要再将原有的加工强项-梅子产品重新包装与定位,以利于消费者区别台湾优质梅子加工品和劣质进口梅产品,因此信义乡农会生产的梅制品除了加入故事与趣味的元素外,承袭过往的健康自然坚持。
信义乡农会的员工,为了想创造更具有附加价值的在地特产,加入了些许人文与趣味,希望产品更加有生命张力,用故事取代历史纪录的严肃,信义乡农会从不敢自称创意的实践者,因为有更多创意家与设计家创意,远超过我们千倍万倍,但信义乡农会就如同信义乡在地小朋友般,保持着赤子般的热情,与不服输的在地个性,以认真的态度执行着,原本就该认真以待的志业,台湾梅子产业中,信义乡的居民想做的是,要一圆将梅子再度成为重要特产的梦,因此信义乡农会加工厂、酒庄休闲园区,我们就称它─梅子梦工厂。
以梦想化为以后持续坚持与自信骄傲的力量
转自: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33/1/207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