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医者仁心》  医者的仁心与病人的红包

(2010-12-21 00:00:49)
标签:

《医者仁心》

医者的仁心

病人的红包

娱乐

分类: 有感而发(原创)

33集的电视剧《医者仁心》落幕了,因为没看预报,我发现时已经演了十多集,但这真是一部好剧,剧中的那些好医生、好护士的敬业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和敬佩。尽管此剧揭露了目前医院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和阴暗面,但它真实地再现了大多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忘我精神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强度,以及很多时候要忍辱负重坚持救治病人的场景,使观众对白衣天使这个职业开始重新认识,也使我们开始试着理解他们、尊敬他们.....

 

我曾经在医院工作过九年,已经离开医院31年了,但《医者仁心》中的急救场面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绝大部分医生护士还是像30多年前那样敬业,那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电视画面和剧情常常把我带回30多年前工作的医院,我似乎又成为一名护士、护士长,站在了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深夜为心脏停跳的病人紧急注射肾上腺素、与医生轮换着做心脏挤压.....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随着剧情的发展跌宕起伏。

 

我从小可以说是在医院长大,母亲是医生,从记事起我就经常陪她值夜班,对医院、对科室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家里,医院里几百号叔叔阿姨没有不认识的,直到我读研究生之前从来没有体会到看病难,这是由于我参加工作的地方是医院,后来读大学又回到了父母所在的省城,所以连我的老师、同学看病都方便了很多。

 

真正体会到看病难是最近这些年的事情。随着公公婆婆上了年纪,去医院开始多了起来,看病、住院都要托关系,否则一预约就到猴年马月了。住进医院后版主总是自觉自愿、想方设法地给医生送红包,医生不收下自己心里就不踏实,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埋怨医生收红包,而是患者为求心安一定要塞给医生的。记得几年前版主做手术,LG在我上手术台前几次都没把红包送进去,主刀的主任医师坚决不收,气得我直嫌LG办事不力。手术后我总觉得亏欠了主任,硬把一包礼物塞给了主任,才过了自己心理这个坎。

 

医生在病人的眼里就是圣人,医生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只要经济上还能承受,病人家属都希望能用金钱换来医生和蔼可亲的好态度,希望医生能把100%的精力都用在自己亲人的身上,而不太会站在医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医生这个职业曾经是我儿时和年轻时的梦想,但此后我并没有为没当成医生而遗憾。为此深感遗憾的是我的父母。我和哥哥1970年代都在部队,我在医院做护士,但哥哥当过医生,他曾被部队卫生队派到妈妈医院实习过一年,据说还独立做过阑尾手术,但恢复高考后哥哥上了中文系,我上了外语系,从此挥手告别医学,父母经常对着满屋医学书籍感慨后继无人。

 

离开医院后我也常常思考自己为什么不怀念这个职业?答案是明确的:无论医生还是护士,体力、脑力超负荷运转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这是一个痛苦指数很高的职业。面对重症患者,医者有太多的无奈和力不从心,经常要面对患者的痛苦和死亡;而教师就不同了,教师面对的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看着学生们一个个从稚嫩的孩子逐渐成长成熟、走上社会,教师的那种喜悦和医生的那种无奈,有着天壤之别。

 

人们常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是生命的拯救师。但实际上很多人可以代替教师引导灵魂,比如父母、朋友,比如上帝、佛祖、牧师......但拯救生命的只有医生。所以,我喜欢教师的工作,但我更尊重敬佩医生的工作,感谢战斗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曾经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