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雅丽的博客
张雅丽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239
  • 关注人气:28,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转)

(2010-12-14 00:00:22)
标签:

这辈子

父母相处

情感

分类: 知识讲堂(转帖)

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转)

      编者按:12月10日,本报《139个字的微博,引发大感动》报道中,浙大吴飞老师表达的自己对年迈父母的爱与无奈,感动了众多读者,也触动起很多人对父母同样的心情。

 

    条微博是这样说的:“听说我要出差了,父亲跟着下楼。我因为赶车,走得急,年迈的父亲也急急地跟着。我停下问他,你有事么?父亲说,我到门口看看。我到小区门口等出租车,父亲在门卫处望着我。我回头看他一眼,他却别过头。等我打上车,回头看他时,见他正翘首望我。车行了,父亲的身影远了,泪水却流了下来。父亲老了。”)


    最近,很多网友在算这样一道计算题: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算了一下,只有25天,很多人都算哭了。在我们印象中,父母仿佛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们身边,他们仿佛永远会坚守在自己身后。但你有没有认真算过,等你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真正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到底还有多少?最近,不少网友看到自己的计算结果感到心痛,因为,以为永远会陪伴自己的父母,真正可以相处的时间其实很少。


    有人算了一下,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25天


    “算一算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长时间?”最近,这道计算题在各大论坛广为流传。“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父母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


     网友“陌路花开”的回复让人觉得触目惊心:“这辈子,我也许只能和妈妈相处25天了。”“毕业之后留在重庆上班,一年也就春节回家一次,真正在家的时间不超过5天。5天里,大概还有3天出门和朋友聚会、应酬。剩下的时间除开吃饭睡觉和上街购物,真正能陪妈妈的时间大概只有20小时。我妈妈今年55岁了,如果上天眷顾妈妈能活到85岁,在她最孤独那30年里,我能在她身边的时间不超过600小时,也就是25天,还不到一个月!”这个结果让她很愧疚,“我以为自己很孝顺”。 


    网友们计算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的是有十几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尽管结果各不相同,但网友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和父母能够真正相处的时间真是太短了。许多网友都表示,与其想着日后如何孝顺父母,不如现在开始就好好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73%的子女父母生日送现金,父母其实只想你回家


    父母的生日、结婚纪念日,你知道吗?重阳节,你是否准备陪伴在父母身边?记者采取网络问卷、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了百人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10%的子女不知道父母的生日,90%的子女不知道父母的结婚纪念日,80%的子女不准备和父母一起过重阳节。


    “你知道父母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父母的实际年龄吗”这道题有90%的子女选择“知道”。与此对应的是,80%的父母表示,子女知道自己的生日,但抽时间陪自己过生日的仅占40%。


    “你一般会给父母送什么生日礼物”73%的子女选择“现金”。很多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平时都很忙,陪父母的时间有限,给现金既表达了心意,又可以让他们自由支配。


    父母们的回答则完全相反,仅3人选择“现金”,有82名受访父母表示,最想要的生日礼物是“儿女常回家看看”。大多数父母表示,不会根据礼物的多少来评判子女的孝顺程度。

 

转自:http://www.51028.com.cn/NewsPaper/content.aspx?dbid=1079&rq=2010-12-13&bc=a0011&kid=20101213000000793&tbn=T101

 

           浙大吴飞老师的一段话发酵了网友含蓄的情感

       139个字的微博引发大感动(转)

 

      12月8日深夜,一条小小的微博让不少人生发感叹。在一小时内,这条微博被转发177次,评论达到61条。


    这条微博是这样说的:“听说我要出差了,父亲跟着下楼。我因为赶车,走得急,年迈的父亲也急急地跟着。我停下问他,你有事么?父亲说,我到门口看看。我到小区门口等出租车,父亲在门卫处望着我。我回头看他一眼,他却别过头。等我打上车,回头看他时,见他正翘首望我。车行了,父亲的身影远了,泪水却流了下来。父亲老了。”


    发送这条微博的,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吴飞,一位大学老师。吴飞要去香港出差,出门的时候,父亲反常地跟着他出门,从6楼一直跟到小区门口。“他以前并不这样,因为我们家住在6楼,年纪大了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吴飞说。


    “看到父亲的眼神,觉得他好像很依恋我,刹那间觉得很内疚,”从12月2日才开始用微博记录生活的吴飞深有触动,立刻把这份感动发到了网上。


    没想到,这短短139个字的小细节触动了很多人心底里柔软的那部分,很多人在他的微博后面跟帖,写出了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歉疚。

      


    研究新闻传播的吴飞觉得,微博这个载体发酵了大家含蓄的情感。“微博通常是在比较清闲的状态下发的,又让大家能把随意思考的东西即时传播出来,所以,通常这都是大家最真实也最有感触的想法。”


    循着这条微博,记者把电话打到了吴飞的家。不巧,81岁的吴爸爸不在家,用他老伴的话说,“他平时并不这么粘人的。”可是,他就是突然想看一看儿子。


    两位老人都住在吴飞家里,但是儿子太忙,在一起的时间很少。“除了吃饭时间,真正坐在一起好好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何况,也没啥共同话题。”吴妈妈说,儿子太忙,在家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也在电脑前干活。“他总是对我们说,要穿好点,吃好点。”


    这139个字引发了不少人的感叹。他们纷纷在此条微博后面跟帖,忆起了自己父母的无言关怀。在这其中,令人看到了在都市生活得忙忙碌碌的人们,对年迈父母的爱与无奈。面对这139个字,刚刚获得首届郁达夫文学奖提名奖的作家毕飞宇的感受是:“这是人要面对的一种窘境。”他说,“现代人太忙,每天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自顾不暇,面对越来越年迈的父母对自己的依赖,每每有歉疚,有不安。而大家又无力改变这种状态。”他说,这其实是一种无解的窘境。

 

转自:http://www.51028.com.cn/NewsPaper/content.aspx?dbid=1079&rq=2010-12-10&bc=d0001&kid=20101210000001279&tbn=T1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