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大学学历只值300块?(转)

(2010-11-25 13:00:40)
标签:

中国大学学历

只值300块

校园

分类: 理财教室(转帖)

    《新京报》22日的一篇报道援引中国一位高级劳动研究员上周末公布的数据说,金融危机像突如其来的暴风扫荡全球,中国似乎凭着强劲的增长平安地渡过了这场危机,然而,中国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只比农民工高300元,约45美元。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20日举行的“中国青年论坛”发表演讲时说,中国首次面临这种状况,还说不好这种状况会维持多长时间。

    根据蔡昉的计算,从2003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保持在每月1500元左右。据《新京报》报道,蔡昉说,但同期内农民工的月工资由700元跃升至1200元。

    近年来,中国面临大学毕业生过多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十年内大学录取比例上升,导致大学生数量每年以
30%的增幅迅速膨胀。大量应届毕业生面临失业是导致平均工资数据形势不佳的主要因素──2008届近600万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未能在毕业后一年内找到工作。同时,制造业和建筑业用工短缺使农民工对薪水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迫使家长花费大量金钱,孩子也不得不牺牲童年时光,在这种状况已司空见惯的中国,上述数据势必会引起很多人的思考:何苦呢?

    在新闻门户网站搜狐网这篇报道吸引的1800条评论中,很多人正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有些读者将这则新闻看做某种反G的讽刺(其中一位读者写道,我们的社会进步了,不再是学历决定社会地位了),而大部分人则对大学教育的价值冷嘲热讽,其中一位读者建议,如果你考不上全国前五十所大学,干脆就不要去上学了。

    还有一位读者抱怨道,在中国所有的大学中,有几所是真正地在培养学生?都是为了钱。大学生学到什么了?甚至都比不上以前的高中教育。

    中国大学的学历真的这么一文不值吗?蔡昉说,并非如此。和葡萄酒一样,大多数大学生的薪水会随着时间大幅提高。但蔡昉说,负激励效应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尤其是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他们觉得学费和工资损失的代价太大。

    报道援引蔡昉的话说,首先就是干吗让孩子去读书?干吗上大学?然后就是干吗上高中?

    相对于美国,中国持有学位的人可能占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中国,毕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转自:http://cn.wsj.com/gb/20101123/rcu111456.asp?source=mostpopular

 

       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与农民工起薪差距首次缩小

 

      [提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首次面临这种状况,还说不好这种状况会维持多长时间。虽然他强调说,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的薪水变动率远高于农民工,但仍可能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大学?”…

 

 

      新京报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虽然他强调说,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的薪水变动率远高于农民工,但仍可能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大学?”

   我国人口红利期已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前天举行了“中国青年论坛”。蔡昉在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过去,造成了劳动力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机会增加、工资提高、某些行业之间工资趋同等现象。

  蔡昉给出了几组数据,2003年、2005年和2008年的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保持在每月1500元左右,但农民工的月工资近年来由700元左右跃升至约1200元。尽管2009年大学生起薪与农民工差距拉大,但从2003年以来的数据看,这之间的薪酬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他说,“中国首次面临这种状况,还说不好这种状况会维持多长时间”。

  蔡昉虽然强调说,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的薪水变动率远高于农民工,且在大学生身上人力资源的投入收益最终会得到体现,但他仍担心这种现象造成负激励的效应,“干吗要去读书?”因为这会造成早辍学一年就多挣一年的钱,“干吗让孩子去读书?干吗上大学?然后就是干吗上高中?”

  高中教育吸引力受影响

  蔡昉解释说,由于一个人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升,其知识专用性就越强,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匹配岗位的概率就越小,“读到博士以后的工作更难找,因为匹配率更小”,但农民工只要干得了的活就全都干。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起薪很低,只能接受这个现实,而同时由于用工短缺,农民工薪水有所提高,这才导致了大学毕业生起薪与农民工薪水趋同的现象。

  这种状况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吸引力问题,蔡昉认为,虽然现在提出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但由于付出的成本和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即错过了几年打工挣钱的时间),可能很难达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他建议将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

 

    评论:与其信仰“知识改变命运”,也许“力量说”更符合实际

 

    一个成熟的社会里,学历既与命运攸关,又未必能时时起到立竿见影的“劳心者治人”式奇效。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文凭稀缺的年代,进入职场除了学历、知识外,还受制于年龄、经验、机遇等因素,还要遵循入职考试、聘用考核等制度要求。文凭与职业命运、生活命运的改变已经未必能一一对应,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心向学的精神不值得学习。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命题,脱胎于弗兰西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与太过世俗的“命运说”相比,也许还是形而上一点的“力量说”更符合实际。现在与其信仰“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知识即命运。学历哥也罢、学历姐也罢,不论世路多么曲折,职场多么不顺,都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在学问上真有大的突破,哪怕身处社会底层,社会仍终将以某种方式接纳你。[详细]

 

转自:http://news.sohu.com/20101122/n277803295.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