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1日由于鲇鱼台风导致台湾东部苏(澳)花(莲)公路发生大面积多路段塌方,灾难中有20名大陆游客失踪,至今仍未被寻获,牵动着两岸人民的心。
版主2004年3月曾去过此处,深感这里景致优美,但路途颇险。台湾当局对此公路之险应该是很了解的,苏花公路此前长期被地方政府严密监控、限时开放,以确保来往车辆的安全。此次数百大陆游客遇险,甚至成为数十人的死亡之旅,我认为台方是负有重大责任的:已知强台风即将来临却不发出预警信号、不关闭危险路段,只顾赚游客钱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2004年3月版主独自环岛游,也曾准备坐大巴去花莲,政大的陈教授建议说坐火车安全,并帮我买了车票。坐火车从台北出发,车窗外一边是大山,一边是大海,一路风景极佳,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花莲,火车的舒适度很高。
下车后朋友接站,餐后先带我去海边,蔚蓝色大海边的洁白沙滩上竟然没有游人,版主当时就为这花莲美景的寂寞抱不平,这景要是放在咱大陆那必定是游人如织啊!现在三通终于开放,估计海滩已经热闹起来。
欣赏完大海后去太鲁阁,小车行驶在悬崖峭壁、高山峡谷中开凿的中横公路上令人感慨万千。这公路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蒋经国亲率数万大陆赴台老兵修建的,在公路的起点有个陵园,据说有数百老兵为这条公路献出了生命葬在这里。这路东起花莲县太鲁阁,西至台中县东势镇,横穿雄奇的台湾中央山脉,蜿蜒近300公里。诸多路段均系邻渊凿壁而成,且隧涵桥梁相连,九曲盘肠,又因地处地质活跃带,常受塌方、落石的困扰,故被岛内司机视为生死险途。版主去时是晴天,但也常见一些小石块从崖上滚落下来,坐在车上略感恐惧,连照片都没敢多拍。此后版主又去过几次台湾,日月潭去过三次,阿里山去过两次,但再没去过太鲁阁,不想再冒险。
版主建议:
1.年纪大的游客最好不选太鲁阁这条旅游线路,而走台北——中台禅寺——日月潭——阿里山——高雄这条线路;
2.如果去花莲、太鲁阁最好选择乘火车到花莲,把危险降到最低;
3.游客要学会保护自己,如已经预报台风即将登陆,应该要求旅行社改变行程,即使增加旅费也要确保安全。 
从台北出发,车窗外一路风景极佳,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花莲,火车的舒适度很高。
车窗外一边是大山,一边是大海,一路风景极佳。
当年三通未开,花莲的海边很寂寞。

除版主外偌大的海滩上只有一对游客










往下望很头晕滴



苏花公路是一条台湾东海岸的省辖公路,为省道台九线的一段,1932年5月通车,于战后改名苏花公路,后并持续新建隧道及拓宽为柏油路面,1990年10月25日改为双向通车。北方起点是宜兰县苏澳镇,南方终点是花莲县花莲市,临海道路全长118公里,大致依海岸线修筑,间或蜿蜒进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与峭壁山色,是一条世界著名的景观公路。
苏花公路早年单线通车时期,南下北上车辆均需在各管制站依管制规定放行,从北往南约为东澳、南澳、和平和崇德。此时车队多为日间通行,头车必为公路局之金马号客车,行经断崖路段,车中旅客往往无法看见狭窄道路的边缘,仅见低处海色蓝白,驾驶车行左旋右回,让人惊恐不已,印象无法磨灭。但在台湾铁路管理局北回线通车后,铁路挟著安全、舒适、快速、便宜的优点,使得苏花公路之定期客运路线慢慢走入历史,虽一度有民营客运业者经营台北花莲客运路线,但和70年代海路的花莲轮一样,重要的客货运运输,均已转向铁路,苏花公路则转为以景观公路、采石运矿和区域性交通为主。
仅管苏花公路是一条著名的景观公路,但台湾东海岸盛产大理石、石灰岩和砂石等工业原料,故常在此路上见到砂石车和大货车高速通行,而且沿路不论天候都有可能有落石。尤其在大雨或台风过后常会出现落石坍方等,所以经常险象环生。

鲇鱼造成苏花公路落石坍方

鲇鱼造成苏花公路落石坍方

鲇鱼造成苏花公路落石坍方

鲇鱼造成苏花公路落石坍方

鲇鱼造成苏花公路落石坍方

鲇鱼造成苏花公路落石坍方

鲇鱼造成苏花公路落石坍方

鲇鱼造成苏花公路落石坍方

鲇鱼造成苏花公路落石坍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