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看“美丽心灵”,但一直没机会观看,昨晚终于在网上看到这部2002年荣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配角等4项大奖的影片,看后感受颇深。
这部影片以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小约翰纳什与他的(前)妻子艾莉西亚以及普林斯顿的朋友,同事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为题材,艺术地重现了这个爱心呵护天才的传奇故事。其中最令我感慨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有容乃大的胸襟。
纳什20岁出头时其两篇非合作博弈的论文使其展露头角,但他30岁时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别说工作了,连亲人都无法辨认,但普林斯敦这座成立于1746年的常春藤大学没有抛弃他,不仅花钱让他治病,而且长期让其休病假。使纳什能断断续续地从事研究工作,普林斯顿大学保留了他的数学教授职称,一直到1994年纳什66岁时才得到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即使如此他还是常常不能任教,学校经济学系经常会举办有关博弈论的论坛,纳什有时候会参加,但是他几乎从不发言,每次都是静静地来,静静地走。有人说:小约翰。纳什是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最不幸的,又是不幸中最万幸的人。
很难想象纳什要是在中国的大学里会有什么样的境遇,这也是中国学者很难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纳什的一生写的文章屈指可数,但这已经足够了,因为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按照国内评职称的标准,要求在“一级刊物”上发表若干篇,纳什可能还不够资格,即使当年评上了,几十年生病不工作,没有新的成果也早就下岗被解聘了......
想想前不久曾为武汉大学发展立下汗马之功的张在元教授只病了短短的两三年就被彻底地抛弃了,真令人唏嘘不已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