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上五台山——五爷庙兼小结

(2009-09-15 09:00:55)
标签:

重上五台山

五爷庙兼小结

旅游

分类: 国内游记(原创)

    结合80年代曾两次去五台山和本次的感受,作如下小结:


    第一要慢游,最好在山上住几天,才能感受到佛教圣地的博大精深;


    第二要虔诚,要步行去朝拜五台山的各个寺庙才能了解其中的真谛;


    第三要请个好导游,才能真正不虚此行;


    第四要主动向寺庙的主持、和尚、喇嘛等请教问题,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五要到五爷庙烧柱香,无论有没有信仰,建议来到五台山见佛就要拜一拜,在佛前顶礼膜拜,总归是有益无害的吧。五台山那么多的寺庙,到底去那儿烧香呢?对五台山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会建议你:去五爷庙!


五爷庙小贴士:


佛教在它的老家印度大陆,已经式微了。在中国,虽历尽劫波,但生生不息,薪火传承,就有了四大佛教名山,有了这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夫拜佛者,不到五台山当属憾事。五台山既是名山之首,香火也该最旺,而五爷庙的香火之旺,当属五台山众寺庙之首。

在正式的五台山导游图上,你是找不到五爷庙的,因为五爷庙的所在地,学名却是“万佛阁”。在旅游旺季,五爷庙香火之旺,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几乎每一天,香客进香烧下的香灰,需要一辆轻型卡车才能运走。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殿内不许烧香,烧香要到院子里和山门外。铁制香炉因长时间的高温,院内的香炉脚被烧塌,山门外的大香炉完全包围在香火烧下的灰堆之中。

游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为了每天的第一支香,人们往往在早晨三点就过来了。那么多进香的人同时活动,给了窃贼大好的下手机会。就在求祈富贵平安的时候,丢钱失物,也算五爷庙的一大特色吧。还愿的爆竹声彻日响起,震天动地。戏班子常住庙内,大戏天天唱,庙门外不时还有鼓乐班子开锣吹打,有时还可能是两班子同时开演,在电子琴和鼓板的伴奏下,民间女歌手会放声歌唱,“哎,今天是个好日子--------”

五爷庙香火如此之盛,肯定灵验得不得了,看看这烧香的,看看这唱戏的,也看看那庙里无处摆放的匾额,这庙里究竟供得是那位菩萨呢?这大概是许多人非常感兴趣的。严格地说,这庙里供的不是菩萨,而是龙王爷,所谓东海龙王的五儿子。龙王怎么与佛菩萨有了关系呢?当然有很多故事和传说来证明这龙王爷和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关系。

作为佛寺的万佛阁建于明代,推测起来,当时就应该有龙王爷的位置。在农耕社会,每年的雨水决定整个国家的昌盛和每一个家庭的安康,人们心中的求祈,莫过于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了。求佛也罢,求龙王也罢,只要我们求得我们的所求,那管他是菩萨还是龙王。龙王,这位在中国神道教中的司雨之神,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好,人们一方面有求于他,一方面却在丰收之时玩弄他。没有几个人愿意弄清楚,五台山之“五”,五爷庙之“五”、五郎庙之“五”,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见庙烧香,哪儿都行,更何况人们已然认为,这五爷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了。这就是中国世俗的佛教!佛教本身的包容和开放性,容忍了这一切。也许,作为一种机会主义,这也是在宣扬佛法吧。

令人感慨的是,在中华大地,香火最旺的佛寺,竟然是五爷庙,一个无法也不忍描述的地方。还有就是那么多的香客烧香、还愿,寺庙外停车场上,到处可见的是挂着“京A”的高级轿车和高官。


五爷庙的历史和传说:


五台山香火最盛的五爷庙其正式的名称是:万佛阁。 


  塔院寺山门的石台阶东侧,紧接着就是万佛阁的入口。万佛阁是塔院寺的属庙,占地面积为两千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二十三间。这里主要建筑有三座,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现时殿宇多为清代所建。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创建,面宽三间,分上下两层,三檐歇山顶,檐建繁复,上下左右勾连,坚固牢实,装饰性很强,在五台山殿建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文殊、观音、普贤三菩萨,文殊骑狮,观音骑“朝天吼”,普贤骑象,塑像高大。塑工传神,着彩鲜艳。殿内下层左、右、后三壁,立有木制方格,格内或两排或三排放满三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二层楼上正中悬有明万历年间铸的铜钟一口,较显通寺铜钟略小。殿台正中供地藏王菩萨,左侧立地藏王菩萨的弟子道明和尚,右侧立道明和尚的父亲,塑为员外的装束打扮。神话传说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当地的一名员外不卖予地片,后来员外的儿子把地片奉献出来,并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为道明。放在塑像排列中,道明和尚立于上首,他的父亲立于下首。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外侧,各排列五尊塑像,称为“十殿阎王”。楼上左、右、后三壁同样立有木制方格,内放小佛像,就连楼顶横梁上,也排放着小佛像,上下两层有泥塑小佛像万余尊,故文殊殿又名万佛阁。该寺即以这座佛像众多的万佛阁命名。

     坐北向南的五龙王殿创建于清代,重修于民国年间。重建时,在殿外又加建了一个前庭,改变了原殿模样,在结构样式上显得雍容丰满,殿正面的檐台也显得阔做多了,殿内供金脸五龙王,俗称五爷。五龙王是五台山特有的神像。传说老早以前,五台山是荒凉的不毛之地。一次,文殊菩萨受请到东海龙宫去讲经传法,临走时,把改变五台山气候,造福百姓僧众的想法告诉老龙王,老龙王割爱陪送了歇龙石。“不想,老龙王的五个儿子外出回海,见没了歇龙石,打问到是文殊菩萨带走了,大怒,便腾云驾雾直冲五台山来。五个龙王没讨得歇龙石,反而被文殊菩萨收伏,答应愿为弟子,听从驱使。这样,五龙王就上了北台顶,专管五台山的播雨。殿内五龙王居于正中,左侧有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有雨司、三龙王、四龙王。龙王弟兄五个中,五龙王塑成了金脸。以前,五龙王塑像是黑脸,佛家传言,说五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慎,就要发脾气动怒。险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古戏台在五龙王殿对面,是专为给五龙王唱戏而设置的。传说佛、菩萨是超尘脱世,一心去情真如之境,而五龙王却对尘世生活感兴趣,很爱看戏。过去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居中观赏。通过唱戏敬神,求得五爷欢心,恩赐及时雨,给百姓降丰年。如今这些只是人们传谈的趣话了,古戏台成了五台山群众文化娱乐的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