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对我应该算是遥远的记忆了,但又常常感觉恍若昨日,回忆大多是美好和幸福的,其中最高兴、最激动的片段定格在爸爸带着我和哥哥弟弟一起去看电影。
我和哥哥从一岁半开始全托幼儿园,升小学后又住校,每周只能在家住一个晚上(周六黄昏回家、周日黄昏返校),算来儿童时期的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多,但那时没有家庭作业的压力,每个星期天都是在充分休息和娱乐中度过的。
妈妈是家里最勤劳的人,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从没睡过懒觉,每到星期天,天不亮妈妈就开始里里外外的忙起来,直到把家里、院里整理得一尘不染,就连煤池子里的炭块都码得整整齐齐在太阳下放光,院里绳子上晾满了衣服时,才开始叫我们起床。我们都随爸爸,喜睡懒觉,不到日上三竿绝对睁不开眼,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并遗传给了家里所有的第三代,我常常纳闷,好习惯为什么很少遗传,而坏习惯则代代相传呢?
文革前俺家住在省城的中心,离电影院、公园都是十几二十分的路程,上午睡足吃饱后一般就在爸爸的率领下外出逛公园、看电影。家里有一个120的老式相机,妈妈当时在医院放射科工作,在公园拍照后,爸爸就趁妈妈值夜班时在放射科的暗房里“假公济私”冲洗底片和照片,所以俺家当时摆满了爸爸的杰作,当然由于显影液、定影液的比例常常失调,所以那些照片在今天看来实在不能恭维,但每当看到爸爸的成果还是很激动的。文革刚开始的两三年我们停课闹革命失学在家,我与哥哥、弟弟经常在放射科的暗房里实践,水平很快就超过了爸爸。
童年时的星期天最让我们期待的是看电影,只要有新片上映,爸爸肯定会带我们去看,我家附近有省城最好的影院,那时每张电影票价在一毛到一毛五分之间,夏天时在影院门口买根五分钱的牛奶冰棍再买几块水果糖,边看电影边含在嘴里慢慢品尝,那幸福、那甜蜜直到今天还能感受到,而爸爸带我看得许多电影至今印象仍然深刻,如《小叮当》、《宝葫芦的秘密》、《三宝磨房》、《马兰花》、《花儿朵朵》、《英雄小八路》、《红孩子》、《小兵张嘎》、《满意不满意》、《女理发师》,《李双双》......
感谢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