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刊登了版主的系列报道:在香港被隔离的日子

标签:
北京青年报刊登版主系列报道香港隔离日子 |
分类: 有感而发(原创) |
按:今天接到北京青年报编辑发来的纸条,告知本博的系列报道已登在今天的《北京青年报》 CI版了,作为纪念,特贴于此。
http://bjyouth.ynet.com/gall/2006/hc1_bjyouth.gif | 天天副刊 |
[第C1版PDF] |
5月2日
因与患甲型流感的墨西哥男子坐同架飞机赴港,且只隔两三排座位,胞妹一家现已被隔离在香港玛嘉烈医院。
还好,目前胞妹一家安然无恙,相信未来肯定也会安然无恙的。只是周一就要到了,大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学,耽误的损失可是没法补。
因是从沪赴港短期旅游,胞妹一家随身携带的生活必需品较少。第一天,医院里提供的饮食是中午一荤一素,素菜苦得不能入口,荤菜量少,米饭还不太够。胞妹发短信说:目前病房的电视只有两个频道,全部说粤语,完全听不懂,也没有书报。付费请求代买必需品,没有被同意,说是怕交叉感染。
我劝她们既来之,则安之,换一种心态当成体验生活吧,特别是饭菜量少是好事,有利于减肥,在家想做都做不到呢。不过一定要注意保持体力和抵抗力,饿了就喝点水,躺着别动以免消耗太大……
5月3日
胞妹旅游团的香港导游今天已经开始帮助被隔离人员购买生活必需品、食品、报纸、书籍、电话卡等,这让被隔离的游客很感动。
胞妹一家在香港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并被狂拍,所以时不时会在香港的电视上露几秒钟脸,今天的某港报上还登出了正在读初二的小外甥女的靓照(香港导游已经给他们买了两份作纪念),也算是给被隔离生活带来一丝快意和惊喜。
被隔离人员虽然不能相互串门,但病房里有内线电话,各户人家内线联系密切。本来他们还在抱怨座位离墨西哥患者太近而中头彩,后来得知即使在香港不被隔离回到上海后还是要被隔离的,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作用下,他们已经开始平静地接受了被隔离的事实。
所有被隔离的内地游客昨天进玛嘉烈医院后学习了香港的法律,根据香港法律,被隔离人员不可擅自跨出自己的病房一步,也不可随意打开窗户,否则解除隔离后要进监狱×月……内地公民目前都能自觉遵纪守法。
被隔离者与外界交流是靠病房门上的一个小窗户,预防药物、饭菜等都是通过小窗户递进来。可爱的小外甥女已经通过这扇小窗户和医院护士们建立起良好的互动,通过在小窗户玻璃上互贴纸条进行对话。据说现在护士已不敢轻易经过胞妹一家的门口,因为小外甥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5月4日
下午,她们一家三口通过救护车从医院移至麦理浩夫人度假村。不过欣喜之余,护士让胞妹离开之前给隔壁一家内地游客做做思想工作——她们娘儿俩由于6岁的小女有流涕症状,不能离开玛嘉烈医院,母女哭得厉害。只能在这里遥祝平安了!
虽只住了两晚,但胞妹一家还是非常感谢玛嘉烈医院后来的服务的:其一,饮食方面有了改善,给他们提供了牛奶、面包。其二护士都非常和蔼可亲,虽然电视听不懂,但护士们都会说国语,小外甥女隔着玻璃问题不断,护士都不厌其烦地给她写纸条回答,谢谢天使们了!其三,香港导游昨天给他们送去了生活必需品、电话卡,特别是还送了《母仪天下》DVD光盘给他们,使被隔离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她们已把尚未看完的《母仪天下》留给了隔壁不能去度假村的母女)。
昨天香港有线电视播出对胞妹一家的采访用了不少溢美之词,说她们很坦然,没有恐慌,甚至评价说他们苦中作乐,有大无畏的精神……让很少受表扬的胞妹一家受宠若惊。
5月5日
麦理浩夫人度假村是香港很有名的中小学生度假营地,环境清幽,景致迷人,房子是独立式平房。被隔离人员每家分配了一个套间(有十一二平米的客厅、十平米左右的卧室和六七平米的卫生间),虽然不像宾馆那样舒适,但可以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拥抱大自然,与隔离在医院和宾馆的同胞们相比,已十分幸运!
第一,被隔离人员一跨入度假村,港府就给每人提供了一套可供几天使用的洗漱用品,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第二,港府为大家提供了比较丰富的食品,特别让小外甥女激动的是竟然还有麦当劳汉堡,有粟米羹……还有各种饮料和水果,现在不是吃不饱的问题而是该考虑减肥了。前天,赴港旅游团其他游友一进浦东机场就全部被接到医院隔离起来。医院传来消息:伙食标准每天100至120元,这让还被隔离在玛嘉烈医院的游友羡慕不已。现在,麦理浩度假村的幸福生活反而让在上海的游友们羡慕不已。被隔离人员不允许跨出营地,但度假村内大家可以零距离接触。
港府已经为隔离人员出台若干帮助措施,如每日提供200元电话卡、帮助办理港澳通行证的延期、提供报纸等,度假村还提供了三台公用电脑。今天胞妹一家离开医院的情景照片再次登上港报。短短几天,光辉形象已经上了两次港报,堪比明星人物了。
■插图/陈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