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往事(9)几十年过去了,日本还在讨论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2009-04-20 00:01:03)
标签:

几十年过去了

日本电视节目

南京大屠杀

日本往事

真实性

分类: 往事如烟(原创)

日本往事(9)几十年过去了,日本还在讨论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近日陆川先生执导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南京南京》即将上映,虽尚未观看,但在猛烈的宣传攻势下对其内容已略知一二,也勾起了我对一段往事的回忆。

    十几年前在日本时经常看朝日电视台每周五深夜1点开始到临晨5点的一个政论节目,这个节目一般每周一个论题,选十几位知名学者及政界人物分为正反两方辩论,有近百位学生坐在后面可以随时提问并发表看法,另外还设有场外热线,可打进电话参与讨论。此节目尽管是在后半夜,但由于它的议题很有价值,加之节目请的嘉宾都是名人,有时还会请来现任总理大臣及内阁成员等重量级人物,所以收视率并不低。

    在南京大屠杀发生60周年的一个深夜,朝日电视台做了“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南京大屠杀?”的政论节目,正方主要是几位在日的中国学者,反方大部分是日本右翼学者和政府官员。在整个节目进行的四个小时中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学者和官员气焰十分嚣张,而我国学者的申辩常常让人感到苍白无力,特别是缺少很详细具体的史料支撑以及准备不够充分,论点难以服众。其中,日本学者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一个主要论点是:根据史料记载,截止193711月南京的总人口只有二十多万,怎么会屠杀30万人呢?我方学者只是阐述由于内忧外患战火连绵,当时没有彻底普查过人口,史料对人口的记载不准确......进行反驳,毫无说服力。

    此时,我连续拨打电话要阐述一个重要的事实以批驳日本学者否定南京大屠杀,我的论点是:自19378.13淞沪会战开始之后,蒋介石为能守住南京,在南京周围集结了上百万国民党军队,再加上上海失守后回撤的部队,当时在南京仅国民党官兵人数就超过百万,这上百万官兵当然没有造在南京的户籍册内。 193712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之后,当时来不及撤离的国民党官兵脱掉军装换上便装,所以即使是保守地估算,当时南京城内至少还有40-50万中国人。遗憾的是我这个电话连续拨打了两三个小时直到节目结束都没有打进去,使我从此对电视节目场外热线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更令我遗憾的是在整个节目中参加辩论的中国学者始终没有阐述我的上述观点,而这个观点和它的真实性只要是对抗日战争略有研究的人都应该知道的。

    一直以来日本媒体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都比较成功地诱导着日本民众,使大多数老百姓都相信了这样一个所谓的事实,即南京当时总人口只有20多万,日本军队怎么会在那里杀掉30万中国人呢,因此南京大屠杀一定是中国编造出来的子虚乌有之事......

    感谢陆川导演拍了这样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建议国家出钱买下在日版权,免费在日本所有影院和电视中放映。

 

日本往事(9)几十年过去了,日本还在讨论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剧情简介: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片中有两条线索,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在1937年南京疯狂杀戮强奸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影片是从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开始。尽管有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但与此同时,也仍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无望而惨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国民党精锐部队一员的陆剑雄(刘烨饰演)。
  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机存留的,就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在这里,大量的难民因为拉贝的“纳粹”身份而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实际主持安全区难民工作的,则是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和归国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
  但是,在日军的眼中,所谓“安全区”,只不过是一个囤积了大量女性资源的“仓库”。而拉贝的德国人身份,在强势的日本军队面前,也只不过是一块随时可以扯去的遮羞布。而中国的女人们,则用她们的身躯不仅仅拯救着隐藏在难民营的男人,也在拉贝面前书写了一段中国人坚强的历史。
  日本军人的形象塑造,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突破。作为占领者的他们,当然可以享受某种意义上的正常生活。但是,在南京这座战争因素被极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占领者,即使面对的只是别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难以逃避自身的灵魂震荡甚至拷问。
  角川(中泉英雄)是日本十六师团的一名普通士兵。被队友称为“读过书的人”的他,敏感、涉世未深,甚至在参战之前都还没有交过女朋友。而他的同乡队长伊田(木幡龙),则已经是一名老兵,一名职业军人。在南京城作为占领者的“生活”中,体验过种种为了维持这种“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价。角川最终做出了他的选择:他把两名中国幸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后举枪自杀。
  这部电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种种关于南京惨案的历史著作和文艺作品中的那种对中国人存在的刻意抹杀,对“无能的中国人”的错误描述;为世界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也是在南京灾难中,中国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书写。在新的高度上为中国历史上这一段惨痛的往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