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全院召开“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的会议,教师和硕士以上的学生必须参加,还要一个一个的签到,没参加的还需另外补课......尽管天降大雨,会场上还是挤满了人,看来重视不重视、签到不签到大不一样啊!
近来由于连连发生学术造假丑闻,所以自二月中旬开学以来,本学堂从学生到教师从行政人员到各级领导类似的会议已经开过很多次了,大家无奈地戏称:一人生病,全学堂打针吃药,而且这预防药物的剂量远远超过了患病的病人。估计这猛药一下,最近一两年造假者会有所收敛,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本学堂的“学术成果”将会大大减少,在全国学堂的排名将会明显下滑。本学堂的高产作家们心照不宣的一致认为:一动不如一静,与其冒着当“现行反革命”的危险出“科研成果”,不如先蛰伏一段时间,具体钻研一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窍门,暂避锋芒以利再战。
据预测本学堂的未来并不乐观,正如《资本论》所引的一段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同样道理,学术界无论怎样打假,一位中年博导一语道破了天机:别跟我谈什么道德风骨,现在是数字化管理,季羡林30年磨一剑,我一年磨30剑!要不,住房、汽车、奖金、看病、养老、出国......谁帮我解决?
不过本学堂的整改措施还是具体的:
其一每个人要递交一份“遵守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的保证书;
其二(这点最重要) 据说“中国知网”已经有一种防止学术造假的过滤软件,本学堂正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改进,估计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据今天开会时领导介绍:以后凡是本学堂教师、学生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在这个过滤软件上一识别,仅需几秒钟原创和抄袭的百分比,以及抄袭的出处就会显示在屏幕上。这番话无论是真是假,其威慑力是显而易见的;
其三学术论文只能选择一种期刊(学术会议)发表,同一篇学术论文不得以不同语言重复发表。前者不许一稿多投大家都明白,但后者却是第一次明确做出规定,此前大家经常把已经在国内发表的论文翻译成外文投到国际权威刊物上去;
其四老师及在校学生的论文,投稿之前要填写“论文投稿登记单”,凡署名者或指导教师都要亲自签字,送交学院备案。从此老师的责任更大了,对学生负有连带责任;
.......
本学堂防止学术造假还有很多措施就不一一赘述。
总之,预防的剂量够大、够猛、够狠,但无论如何学堂已不是浄土,吾能做到得只是独善其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