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雅丽的博客
张雅丽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646
  • 关注人气:28,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是故乡明

(2008-09-16 00:16:33)
标签:

月是故乡明

情感

分类: 有感而发(原创)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由于台风“森拉克”的缘故,中秋夜一轮明月与我们失约,但心中的明月在十五的夜晚照样升起,月光寄托着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在中国文化里,月亮哲学博大精深。月是物质的,月又是精神的;月是时间的,月又是空间的;月是生命的,月还是文化的。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人生的圆满、缺憾就像月亮一样。而望月怀远,望月而感,对月抒怀,听月悲秋等,往往成为不可缺少的文学审美意蕴。

 

    古人的吟月诗总是那样令人感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 贾至《别裴九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今天,人类已经可以飞上月球了,但月亮与人类的关系似乎在渐行渐远渐无诗,令人感动、能流传千古的诗句越来了少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吧:

 

    一、远古的月亮是神秘的,人类对此有无限的向往和寄托。当人类探知了月球的奥秘后,如再向那没有生命的寂寞星球诉说衷肠,似乎......

 

    二、古时的夜晚除了煤油灯那微弱的火苗外,人们能享用的只有皎洁的月光。在寂静的夜晚、浓浓的月色之下,人们借月抒怀;而现代人有丰富的夜生活,除了中秋夜人们很少会关注今夜是否有月光。

 

    三、过去交通不便,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只能通过书信、诗句表达,现在电话、网络畅通无阻,大脑做诗的功能自然也就退化了。

 

    四、城市高楼林立、光污染严重,床前再也没有月光,有的只是灯光。如果问一问匆匆行走的路人有多久没见到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答案也许是惊人的,起码我已记不清上次看到皓月当头或弯弯的小船是在何年何月何日了。

 

月是故乡明

                   遐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