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姥姥(1)

(2006-08-01 23:54:08)
标签:

怀念姥姥

情感

分类: 往事如烟(原创)

怀念姥姥(1)

姥姥如果活着,今年应该91岁了,前天是姥姥去世两周年祭,妈妈和舅舅姨姨们去上坟,快到墓地时汽车轮陷到了小土沟里,花了一个多小时众人才将车抬出。奇怪的是返回时尽管非常小心,车轮又陷入这个已经填平的小沟里,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将车抬出。众人纷纷猜测是姥姥太寂寞了,希望大家多陪她一会儿吧?

姥姥生性喜欢热闹,她有九个子女,有十七个孙子,外孙及十几个重孙,每到过年过节时全家四五十口人围坐在姥爷(姥爷先姥姥三年在九十二岁时去世)、姥姥身边,开饭都要有四、五桌,那气势在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特别是大都市也是不多见的吧!

姥姥去世时我正在澳洲,没能最后为她老人家送行,作为受姥姥恩惠最多的长外孙女,我深深地感到遗憾。一直想写一篇纪念姥姥的文章,但姥姥留给我的回忆太多,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笔。哥哥是大学教授,他曾说:“姥姥是中国传统贤淑妇女的代表,她虽不识字,却具有极高的智慧和管理才能,把一个大家庭经营的井井有条,非常和谐兴旺。姥姥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只是历史没有给姥姥这样的机会。” 哥哥说他以后有了时间一定把姥姥的一生写成一本可以和《大宅门》媲美的小说。我没有哥哥的文笔,只能写写我记忆中的姥姥,但我完全赞同哥哥对姥姥的评价!

最后一次见到姥姥时她的病已经很重,常常处在昏睡状态。有一阵她清醒过来对我说她刚做了一个梦,梦到她带领着一个妇女代表团去香港访问,一切都很顺利,还受到江泽民的接见。但返回时丢了一个人,作为团长的她拼命寻找,可是在香港人生地不熟,找也找不到,一下就急醒了...... 我一直纳闷几乎作了一辈子家庭主妇的姥姥在她弥留之际竟然做着当领导的梦,可见哥哥的评价还是极其准确的。(姥姥解放后曾在政府机关幼儿园工作过,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政府压缩城市人口,姥姥主动辞职回家,说要把岗位留给更困难的人。当时大家都说她傻,她有那么多子女要养活,最小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工资对她的家庭是何等地重要啊!现在想起来姥姥的境界真高!)

儿时记忆中最快乐的事就是去姥姥家,去姥姥家就意味着有好东西吃。姥姥做饭的手艺那真是超一流!小时候没下过什么馆子,记忆中的美食都是在姥姥家吃到的:大米饭过油肉、蒜薹炒鸡蛋、西红柿鸡蛋黄花菜打卤面、韭菜粉丝鸡蛋馅饼、小米南瓜稀饭、还有芝麻红糖馅烧饼(有一次姥姥一边烙饼我一边吃,一连吃了十个(大约一两一个吧,那时的小孩子胃口真大!原因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每个人的肚子里都太缺油水了)尽管姨姨舅舅们平均一人一个都轮不到,但姥姥对我们第三代格外疼爱,还问我要不要再吃一个。)姥姥做的葱花烙饼、香菜羊汤面、蒜泥茄子、甚至玉米面菜窝窝头......姥姥做的所有饭菜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全部是美味佳肴!

已经过了近三十年不愁吃喝的日子,即使坐在五星级宾馆餐厅点菜都找不到能引起食欲的菜肴,但每当回想起儿时在姥姥家时的情景,我仍恨不得时光倒流,重新坐回姥姥家餐桌旁。最近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姨们聊天,她们回忆起童年少年时的情景时说:那时只要我们兄妹一进门,姥姥就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做给我们吃,姥姥甚至不给自己的孩子们留下尝一口的机会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儿时的美好记忆是建立在姥姥给我们搞“特殊化”、是姨姨舅舅们对我们谦让照顾的基础之上的。在这里我要对姨姨舅舅们说一声迟到的“对不起!” 也要向天堂中的姥姥深深的再深深的鞠一躬,道一声“谢谢!”为我曾经幸福欢乐的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