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投资者因为2006年100%以上的收益而欢呼雀跃时,美国投资者也为其超过10%的收益而庆贺。不过,就像中国投资者的回报几家欢乐几家愁一样,美国市场同样也是苦乐不均,只不过,这次美国股市的失意者恰恰是中国市场的弄潮儿,大盘蓝筹股。
2006年,代表美国大盘股指数的Russell1000(代表美国市场上交易的最大的1000只股票)上升了15.5%,而代表美国小盘股的Russell2000 则上升了18.4%.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8年中小盘股第七次战胜大盘股(2005年除外)。
曾几何时,大盘蓝筹股是美国市场上最风光的股票。从1982-2000年间,这些股票的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6%,远高于其利润的增长。1983年,大蓝筹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为8倍,而到了2000年,网络泡沫带给投资者的狂热也将这些大象们抛上了天,其平均市盈率达到了35倍,连GE这样的大块头也达到了36倍的市盈率水平。今非昔比,如今美国的大象们,只可用惨淡来形容。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5年时间(2001-2005),S&P500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仅达到4.3%, 而代表大盘中的大盘的S&P100指数年收益率更是低至2.03%,而且大部分的收益是来杂诠善狈趾臁U铰浠魉喝ヒ玻焐先思洌?/FONT>
连年的低收益,最铁杆的蓝筹股基金也有些把持不住了。2006年五月,富达蓝筹成长基金(Fidelity Blue Chip Growth fund)要求持有人大会将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从S&P500转为Russell1000成长指数,而久负盛名的富达麦哲伦基金(彼得林奇因管理这只基金而成就一世英名)也开始卖出诸如Intel,P&G等巨无霸,并将其海外投资由4%提高到25%以上。看来在股票市场上,很多事都可以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对利润的追求。
是大盘蓝筹股的赢利情况不行了吗?也许有这个原因,但真实的原因或许远远超越赢利的增长。比如家得宝的赢利在2001年来已经翻番,而股价仅涨了1.5%。Intel的赢利增长了170%,而股价跌了30%。一定有什么其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就是美国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全球化。
1.
2.
3.
美国人是许多金融理论的创始者。本世纪以来最普及的金融学原理就是“分散投资”了,所谓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美国人看到新兴市场,小股票和商品期货等新鲜篮子后,就想起了这个理论,并急吼吼地将鸡蛋往新篮子里移,移的一时兴起,美国大蓝筹那个篮子里都快见底了。没办法,所有人都这么做嘛。而且,分散化投资就是真理呀。美国政府急呀,连带着中国政府也跟着着急,中国的外汇储备怎么狂增不已?中国的流动性怎么那么多?A股市场怎么转眼间就快到3000点了?昨天我们的交易所还想方设法利用大盘股上市偷偷摸摸虚增指数给大家打气,怎么一转眼就变成让老百姓挣了指数不挣钱的帮凶了?
罗嗦了半天,有人问了,你想说什么呀?别急,再来看几个数字。
美国S&P500中最小的股票市值为40亿美金,相当于300亿人民币,而A股市场达到这个标准的股票仅有大约不到40只,Russell1000中最小的股票市值为14亿美金,相当于110亿人民币,而A股市场中达到这个市值的股票仅有80只左右。所以,中国A股市场如果用美国的标准来衡量,是典型的中小盘股市场,加之这个市场的长期发展潜力和其背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其估值标准应该和美国的中小盘后指数对比才合理。
那么,代表美国小市值股票的Russell2000的估值水平如何?Russell2000 市盈率(剔除亏损股)为20.5倍,长期盈利增长速度约为14.76,PEG约为1.39。而沪深300指数的2007年市盈率约为18倍,长期盈利增长速度在20%左右,PEG约为0.9倍。
写的有点累了,就到这里吧。最后问一句,你还觉得A股贵吗?
关于A股市场风险和收益的比较,请参阅我的文章“特例与常态”:http://blog.sina.com.cn/u/4a02dd27010007lc,和“重要的2007”:http://blog.sina.com.cn/u/4a02dd27010007it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