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嬷嬷幢

(2012-09-01 22:26:03)
标签:

嬷嬷幢

文化

增福庙

淄川五松山

洪山五松山

分类: 它山之石
  嬷嬷幢,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松山,齐地历史文化遗风。古人祭祀神灵,必先立石幢,以利于天地沟通。嬷嬷幢是用于祭祀天齐嬷嬷(天齐奶奶)的石幢。也有传说是大禹划九州时所立,用于祭祀天齐奶奶。出处来自于下:
        孝义天齐嬷嬷幢
           清 王尔鉴
  
     十二年春,余受皇恩,放青州令。有老者献文,乃状元张唐卿之手书也,名《孝义天齐嬷嬷幢》。文曰:
  《齐谐》曰:天齐渊水,都南郊。又西南80里,有石幢,一曰嬷嬷幢。石幢者,齐地遗风也,莫知起时。古人享祭神灵,必立石幢,或柴或望,以达天听。或曰,禹布土以定九州,得天齐嬷嬷之助,立此石幢者,以敬神明。
  太公时,齐地有妇吴氏。子非,不孝。非耕于峪,见树上鸟噪。有老雀衔食,幼雏待哺。非顿然叹曰:燕雀尚如此,况人乎?旋见母将饭至,非疾步迎之。母见状,疑为非怒,甚恐,撞石而亡。非大恸。嬷嬷念其悔,遂采前山五松之籽,又兑岭上天齐之水,救吴氏一命。非大彻,事母至孝。”
  建元间,有东方朔者,祠天齐,遇耄耋老者。老者曰:“此去般阳县东,有山,曰五松之山,山后有岭,曰天齐岭,岭上石幢,吾家也。有家书累之。”及至县治,果见五松之山。山后有岭,岭上石幢,幢侧石堰,堰下石门,门内石室,有老妪以礼迎之。茶毕,引朔入甬道,有内室,容万人。室内珍宝无数,遍地流金。妪曰:“承递家书,无以为报,但有好者,随汝自取。”朔谢而拒之。临行,妪将出黄豆一盘,曰:“且以此为赠。”朔辞再三而受之。及出,洞门自闭,踪迹全无。又见盘中黄豆,竟为灿灿黄金。朔大惊,知为神仙点化。遂磬其金银,挖地为室,刻石为像,成齐地一绝。后嬷嬷屡显,登山求神者不绝如缕,许愿石、还愿碑堆积如山。
  太祖初年,岭下有妇张氏,寡居。有子二,曰冕、曰璜。冕、璜事母至孝,日辍耕岭上。时财神与土地、山神为邻,见二子劳作,甚苦。土地曰:“上仙掌天下金,何不舍他些须,以孝其母?”财神问:“其福浅,怎当大富贵?“山神曰:”彼诚心事汝,上仙何出此言?“财神曰:”岂不闻家贫出孝子乎?直为其母计矣。“ 土地曰:“却施舍,乃信”。财神曰:“福兮祸所依也,罪将出,尔之过。”遂舍金于垄上。冕见,示于璜,大喜,曰:“老母之幸也”。及回,冕妇曰:“金乃冕所见,多属吾”。璜妇曰:“见面及一半也,何由多属汝”。遂起争执,对簿公堂。老母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嬷嬷曰:“草菅人命者,汝之罪也。”三神仙面面相觑。”
  贞观中,有临淄房玄龄者,访嬷嬷幢。赞曰:“齐地孝义为先,有江革行佣供母,文姜事姑至孝,亦有浪子回头者,实教化之功耳。昔地藏救母,欲度尽众生,方证菩提,至诚至孝至极者也。吾当塑其真身,以教世人。”,遂依曼倩之法,筑地藏之殿,香火日盛。
  《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又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岂不然乎?
  鉴赞曰:张唐卿者,字希元,至孝,景祐间甲戌科状元,官授陕州通判。有吴忠者,其父病亡,其母改嫁。翌年,母亦归天,忠乃盗其尸骨与父合葬。事发入衙。卿曰:“忠罪当刑,然其孝心昭然。可着其负荆于原告,再无事生。若有它罪,重罚之”。卿父病故,卿悲痛难当,竟卧床不起,吐血而亡,时年二十有八。世人无不敬其孝心,惜之早逝。恩师韩琦挥泪为其撰墓志铭。人称孝义状元。
 
 

       文财神李诡祖

    嬷嬷幢还是文财神李诡祖崇拜的诞生地。这里有李诡祖的坟墓--李相公墓,和祭祀李诡祖的庙宇--增福庙。

    李诡祖,淄川五松山人。生日九月十七。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又称财帛星君,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民间传说太白金星下凡,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世祖(1295-1307)被赐封“福善平施公”。

    民国廿二年《曲周县志》记载,李诡祖,淄川人,任曲梁县令期间,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疏通河道,治理盐碱,率先垂范,生活俭朴,把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周济贫苦的人,是老百姓爱戴的清官,死后老百姓立祠纪念。增福李公祠亦名财神庙在城内东街道北,祭祀北魏曲梁令李诡祖。明嘉靖间,邑人兵部王一鹗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又重修。

    明万历兵部尚书曲周人王一鹗在《增福李公祠记略》记载:

  “祠崇祭祀旧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时殛妖塞横水,心切民隐,贻福孔多,既逝之后,民作庙祭祀之。盖能御大灾,捍大患,固祭祀典,之所适宜祭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则庙之所建也远矣!明兴晋祀名宦仍唐封,以便民之伏腊荐享,灾祥祈禳者,公多灵异,每祷辄应。嘉靖初年,按使毁淫祠,议及公庙,稽功德存之。庙制为享殿五楹,左右翼以廊各五楹,前崇门,次乐楼,后燕宫。积岁,两廊、燕宫就圮,迄乙未末,乡民宋渊等,请于祝侯斗南,倡议捐资,聚材鸠工。正梁宇,新覆构,耀金碧,藻檐朱栋,饰牖画垣。民咸乐趋,不月而焕然。且增建穿廊及广生殿,以循古典,以循时制,庙其大备矣乎!岁时伏腊,百姓祭祀公于庙,而公坟墓在安上村。朱邑所谓子孙爱我,不如桐乡之民也!则公之尸祝于兹土也,固与名宦崇祀,共垂不朽矣”。

    成书于元明时期的道教经典《三家源流搜神大全》(即《三教搜神大全》)有增福相公一图,这位增福财神穿一品朝服,戴丞相帽。称:“李相公讳诡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裁断阳间冤狱,夜间主判阴间是非,兼管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饭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至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九二六年)赠为神君增福相公”。明《万历续道藏》所收《搜神记》也记载:“增福相公九月十七日生。李相公讳诡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管阳问央断邦国冤滞不平之事,夜判阴府是非狂错文案,兼管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饮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至後唐明宗朝天成元年赠为神君增福相公。”

   对于五松山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曲周人李毅在文章中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曾经五次到淄川区洪山镇寻访增幅财神的故乡,访问了洪山镇的五松山。洪山镇在明清时期叫仙人乡,这里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家乡,他所在的蒲家庄距离五松山只有5里路。可见这一带的确有深厚的神仙文化底蕴,遗憾的是几次都没有找到李诡祖的老家。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诡祖的年代在南北朝时期,而这里大部分的村民都是在洪武年间从外地迁来的。听山下的老百姓说,五松山西侧一个叫嬷嬷幢的地方有增福财神李诡祖的庙宇,叫增福庙,增福庙不远处有李相公墓。怀着急切的心情到了嬷嬷幢,可是庙和墓都不见了,据说是解放后平坟开荒,向鬼要粮,增福庙和李相公墓都被平掉整成了农田。生长在增幅财神和蒲松龄的故乡,这里的人似乎更加不怕鬼,革命也比我们邯郸要彻底,感到十分惋惜。”

    淄川一带还流传着增福财神的一个故事。宋代青州状元张唐卿在《孝义天齐嬷嬷幢》一文中有反映:“太祖初年,岭下有妇张氏,寡居。有子二,曰冕、曰璜。冕、璜事母至孝,日辍耕岭上。时财神与土地、山神为邻,见二子劳作,甚苦。土地曰:“上仙掌天下金,何不舍他些须,以孝其母?”财神问:“其福浅,怎当大富贵?“山神曰:”彼诚心事汝,上仙何出此言?“财神曰:”岂不闻家贫出孝子乎?直为其母计矣。“ 土地曰:“却施舍,乃信”。财神曰:“福兮祸所依也,罪将出,尔之过。”遂舍金于垄上。冕见,示于璜,大喜,曰:“老母之幸也”。及回,冕妇曰:“金乃冕所见,多属吾”。璜妇曰:“见面及一半也,何由多属汝”。遂起争执,对簿公堂。老母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嬷嬷曰:“草菅人命者,汝之罪也。”三神仙面面相觑。”

    吴佳琪在回忆录中记载:“父亲在日记中写道,谢迁是明末抗清起义英雄,这显然是一块重要的墓志铭。于是问张卫生“增福庙在哪里?”张说在嬷嬷幢上面,祭祀的是增幅财神李相公,可是抗战时被日本鬼子炸毁了。现在还有李相公墓。父亲更感好奇,于是随张卫生爬上嬷嬷幢,看到增福庙遗址上只留有一些乱石,遗址上面的地里有一个坟墓,张卫生说这就是李相公墓,墓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石房,一个是山神庙,一个是土地庙。父亲在日记中写道:他感到十分震撼,想不到这荒山野岭还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

    与李诡祖增福财神崇拜起源密切相关的邯郸地区有民谣《正月初五迎财神》:

  爆竹一响把门开,

  增福相公进家来。

  相公本是天上仙,

  家住淄川五松山。

  相公是咱曲周人。

  阴阳两界都为神。

  左如意,右元宝,

  财也来,福也到。

  左青龙,右白虎,

  福禄寿喜进我府。

  上管官,下管民,

  管了福禄管财运。

  一撒金,

  二撒银,

  撒完摇钱树,

  再撒聚宝盆。

  保你五谷丰登收成好,

  保你五子登科六六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