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峨庄李半仙的传说
(2011-06-02 10:29:43)
标签:
峨庄李半仙李吉青传说杂谈李吉清 |
分类: 乡音袅袅 |
峨庄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自然美景,还在于飘荡回旋在这一山一水、一石一洞、一草一木中的古老的故事、神奇的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使得峨庄的山水更具灵气,峨庄的草木更通人情,峨庄也因此更让人留连忘返、回味无穷……
峨庄有很多庙宇,其中以供奉玄武大帝——李半仙的庙宇最多,香火最旺。如上端士村的云峰观,西东峪、上岛坪、西岛坪、纱帽村的玄武庙,孙家的对松观等。最早建于民国二年,后来在原址复建的云峰观还被列为淄川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半仙是峨庄乡东岛坪村人,历史上确有其人,真名李吉清,据说生于公元1848年,死于1908年。在世时,常为人诊病、为村人看井、预测农时、改良农作物品种、引进并传授果树的嫁接管理技术,因意识超前、预测准确,被当地人奉为神灵,修庙纪念,香火十分旺盛。关于李半仙的故事在峨庄流传甚广,村里稍微上些年纪的人都能娓娓道来。笔者在峨庄采风时,听到了很多关于李半仙的传说,尤以78岁的李永丰老人讲的最详细,最生动。李永丰老人自称是李半仙的五世贤孙,可能与此有关。现将李永丰老人讲述的传说整理如下,和读者分享。
扛活遇仙
李吉清出生后,因家中十分贫寒,为生活所迫,其父李开成便举家来到峨庄乡的王家庄(就是吕剧王定保借当之原型王连凯所居住的村子),在此开地种粮,糊口养家。不想李吉清刚十三岁,父母先后去世,已出嫁东东峪村的姑母收养了他。当是时,姑父家并不宽裕,懂事的李吉清十三岁就到孙家坪村李庄主家扛活,勉强挣口饭吃,受尽了磨练。
披星戴月为走路,
日出日落为做工。
在李庄主家,主要是割草和放牛,李庄主家的牛羊多,长工短工也多,割草和放牛每年轮换一次,这一年轮到李吉清放牛,住在山上,得了个仙媳妇,李半仙从此得道而成仙。有诗云:
一日当作放牛工,遇难仙女来逃生,
远视视里神仙目,看出他星玄武星。
传说某年正月,李吉清正在石沟村潭溪山昭阳洞放牛,忽然间,天上飘来一块祥云,一白胡老人从云中落下来到李吉清的面前说:“恩人,救我一命。”李吉清见老者前来求救,十分纳闷,便说道,“老人家,有话请讲。”老者便说,“今年六月三十日,我家遇难,天兵天将就来抓我,还望年轻人出手相救,你的恩情,没齿难忘。”李吉清说,“老人家,救您可以,可我区区一个放牛娃,如何能救得牛老人家。”老者说,“年轻人,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办,就能救得俺全家。”李吉清说,“老人家请讲,只要我能办得到,我在所不辞。”老者说,“转眼就到二月二了,咱当地的百姓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都有炒豆子打囤的习惯,你就到山下,攒一把草木灰,一百把黑豆,别人问你干啥,你也不要说,也不要回头,也不能见太阳,等凑齐了到六月三十的这一天,天上打一个闪,你就扬一把灰,再扬一把黑豆,就能救我们了。”。
转眼到了二月二,李吉清就准备了两个小布袋,到各家各户去攒黑豆和草木灰。当时的李吉清亦是一介俗人,不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据说,攒黑豆是借用孙膑“撒豆成兵”,而草木灰则是用来对付水怪水兽的,凡水怪水兽遇到草木灰就显出原形,而当地老百姓都有用草木灰打囤的习惯。所谓打囤就是积攒自大年初一至二月二炒豆子的草木灰,撒在宅子的周围,以往水患。
果然到了六月初三十这一天,李吉清来到潭溪山上,按照老人的吩咐站在洞口,接近中午,从西北角飘来一朵乌云,把昭阳洞遮盖的严严实实,直上直下的闪电一个接着一个。在打闪时,若星闪的形状是横着的,则没有事,而竖立的直上直下,则是上天收人。此时李吉清哪敢怠慢,天上打一个闪,就扬一把灰,扬一把黑豆,再打一个闪,就扬一把黑豆,循环往复,他还把原先老者给他的恩思宝镜挂在胸前,尽管乌云遮天蔽日,那宝镜仍然熠熠发光。大约过了一个时辰,风吹云消,天见晴朗。那场雨下得实在不小,好多大树都冲到石沟河口了,而李吉清准备的黑豆和草木灰也没用完,这场劫难就结束了。原来天兵天将看到星玄武在保护这山洞的仙家,又有宝镜在身,实在没有办法,便回天庭复命。被救的老者乃在昭阳洞修炼的仙家,每五百年遭一次劫难,若三次遭劫而无损伤,就可得道成仙,自此,为报答李吉清救命之恩,便领着他到北极神仙城一块修炼去了,有诗云:
天书立法有规定,三次遭劫主放行,
以关后效五百年,速回北极神仙城,
北极神府来迎接,三山五岳去送行。
北极修炼
李吉清救了狐仙全家后,狐仙带着他来到北极洲修炼,一去就是七、八年。
说那李吉清在北极露洲修炼一段时间,并娶狐仙女儿为妻,两人相濡以沫,在一起生活了三年,为报答李吉清的救命之恩,同时也是试一试李吉清修炼成果,李吉清的老泰山狐仙便张罗一桌酒席,宴请李吉清。李吉清的仙媳妇事先探知了父亲的用意,私下里告诉他,今天父亲请客,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叫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千万别推辞。李吉清记在心里。
来到岳父家,见二个舅子在推磨,见李吉清到来,其中一个就说,累了,歇一会。岳父说,不能歇,你累了就让你姐夫替你推一会儿,你和弟弟轮换着推。李吉清看了看那盘磨安放在悬崖边上,试了几次,没敢去推,二个舅子见状也没再说什么,又去推了。
等全家人安座入席,李吉清作为客人,同岳父共座上席。这时,满满一桌子菜,呈现在李吉清的面前。其中有一盘菜,里面放着一个煮熟的小孩,鲜嫩鲜嫩的,岳父及舅子们劝李吉清去吃,李吉清左看右看,也没有下筷,别人催的急了,他就用小勺舀了几口汤喝了。岳父和几个舅子相互看了一下,没说什么,便大口大口吃了起来。李吉清的仙媳妇在一旁干急眼,却不能说,天机不可泄露嘛。后来,又上了几道常人吃的菜,李吉清才敢大胆的吃了。岳父和他的仙嫂妇无奈的摇了摇了头。
酒足饭饱,岳父说,贤婿,看来你六根未净,终究难成正果,好在你刚才喝了几口汤,只能得个半仙,既然如此,凡人与仙不可婚配,你和小女的缘分也就尽了,原来给你的青龙坐骑和恩思宝镜随你来说,仍有用处,老父不便收回,你就留着用,念及你对我们全家有恩,今晚再留你一宿,让小女再陪陪你,明日便可启程回家。你在这里学到的本领,可回去为你的父老乡亲做些好事。
当晚,李半仙和往常一样同仙媳妇同床共眠,仙媳妇告诉了李吉清真相,那在悬崖上推磨根本不会存在什么危险,是岳父有意安排而为之,即凡仙人都会腾云架雾,怎么会从悬崖上掉下去呢。而酒席上煮熟了的小孩,是棵千年人参娃,十分难得,吃了他便可长生不老,修炼成仙。李吉清闻此,说道,看来是我造化不济,还耽误了你的一生。仙媳妇说,好在有那青龙坐骑,可保你日行千里,来去自由,那恩思宝镜,能让你看见地下面的水眼河流,可为民造福,流芳百世,还可给人看病疗伤,你只好按父亲说的去办,留下一世美名。李吉清点头应允。
从此以后,李吉清骑青龙坐骑,四处云游,见到了更多的世面,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并把学到的本领,看到的好东西带回家乡,造福当地的百姓。
修炼归来
一年夏天,有李氏十八世三人在下岛坪某人家中玩耍。此时已近七月天,刚刚立秋,天气却十分炎热,在李家小屋说闲话,把小屋山墙上的吊搭子(小窗户)撑了起来,点上蒿绳(用蒿草拧成的绳子)呛蚊子,其中一人抽着烟。正说着话,李吉清就回家探望,来到此人家中,此时仍穿着棉衣棉裤,戴着圆毡帽,用找包扎进棉袄。来到后,浑身是雪,毡帽上的雪足有一指厚。李吉清招呼几位侄子,快给我扫扫雪。几个侄子急忙给他扫雪,见他衣着怪异,夏天穿棉袄,几个人迷惑不解。其中的一个侄子是秀才,便问:大叔,你从哪里来?这六月天还下雪。李吉清说,这不是上你姥娘去来。秀才问,俺姥娘家是哪里?李吉清说,你姥娘家在东北极露洲。秀权说,你还去不?李吉清说,去,不去咋行,你婶子还在那等我呢。秀才说,大叔,您要再去的话,给我捎一对哈拉给我玩。秀才念着书,知道的事情比较多,知道北极露洲的哈拉盖里面是绿的,想通过此事来验证李吉清话的真假。李吉清再次回来的时候,带回一对哈拉,果然哈拉盖里面是绿的,证实他在北极修炼。而到底是在北极修炼或者是到过北极,人们却不得而知。
秀才知道北极露洲路途遥远,而李吉清来来回回却象串门一样,就问,大叔,这么远的路,你是咋回来的?李吉清说,我有叠路棍,你看。说着拿出一根青秫秸。这就是我的青龙坐骑,用它走路,一天走十万八千里,跟上孙大圣了。秀才说,这青皮秸秆能有此妙用?李吉清说,侄儿有所不知,叠路棍,叠路棍,就是把路叠起来走,本来一千里的路,一叠就成了五百里,二叠就成了二百五十里,再叠就成了一百多里,这几叠下路,走到北极露洲,还不跟出个门走个亲戚一样。秀才好梦方醒,原来如此。
“半仙”之名的由来
话说李吉清得道之后,来无影去无踪。一日,他在上岛坪同族人家过夜,到了第二天清晨,别人来到他睡觉的房间,拥了拥门,里面的门关插得好好的,从窗棂间瞅了瞅,没人在里面,此人甚为奇怪,拨开门关,进去一看,炕上没人,原来他能闭门出入,此人不信,李吉清便演示给他看,果如吉清所言,此人自语,这还不成了神仙。后来,此人又将此事加以传播,有心之人便说,就叫他半仙吧。从此,李半仙之名就叫响了。
造福百姓
他多数时间,仍在东东峪村居住,就给东东峪村嫁接了许多的杏树,像扁珍杏、圆珍杏、香米杏等优良品种,可即采即食,其杏米亦可食用,苦杏仁还可入药,里里外外都是宝。在上端士,他利用同样的方法,嫁接了许许多多的柿子树。他引进的杏树和柿子树,成为当地百姓增加收人的良好途径。在此带动下,山楂、花椒、软枣等果品,也在峨庄遍地开花,峨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干杂果品之乡,如用柿子制成的柿饼、柿干,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当时,李半仙行为怪异,说话有时让人找不着北,而事后反思,却十分准确,言之凿凿,令人佩服。据说某年夏天,李半仙云游回乡,重返十亩地村,天未晌午,见有人收麦,便说,赶快割吧,七分熟,八分收,今天割完整好,你若有心,就告诉老少爷们。说完就走了。收麦之人看了看周围的庄稼,大部分都七、八成熟,十成熟的很少,但他听了李吉清的话后,就把自家的麦子全部收了,顺便告诉村里的人,村里的人听说后,有的全部收了,有的没收。到了第二天中午,一场冰雹把剩下没收麦子全部砸了。从此,有人知道李吉清能观天象,后来种地,就像他请教。问他种啥能收,他不肯回答,问得急了,他说都收。人们便知遇上了年景,玉米、谷子、高粱、豆子等等,全部种上了,结果到了秋天,谷子高粱没秀穗,玉米都烂在地里,只有豆子长势喜人,大获丰收。人们这才细细品味李吉清说得“都收”,实际指的是豆收。有时问他种啥能收,他便说低着头种或直着腰种,那就是收谷子或高粱,时间长了人们才琢磨出些门道来,请教完之后,有心人在反复斟酌,决定种什么庄稼,竟十分灵验。
是神灵,还是李吉清有十分的能耐,能预知农事呢?当时,由于人们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以为李吉清却为神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现在看来则十分简单,不外乎就是李吉清博才多学,对自然现象有比常人更深层次的认识,总结出了一些规律罢了。而李吉清对所言之事,概不乱说,那就是天机不可泄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