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纪念馆

标签:
康有为故居淡如楼落地金钗思贤滘三水八景 |
分类: 风水考察研究与实作 |
一、故居
康有为故居是在西樵山的西北方,西北来龙,转辛入首,转艮寅下脉,立艮山坤向兼寅申。
故居在一个小墩埠(现在开辟成纪念馆停车场))下面的斜坡地上,在一个巷子里右侧,当地称巷子为“里”,巷子宽度不足两米,从巷子开门楼进来,有一个小小庭院,进来二进,是一个小小的天井,整体感觉十分仄逼,而且天井和庭院都很潮湿,但正堂很干爽,感觉也并不压抑,很有紧凑感。


站在正堂大门, 看左边,可以看到里道对面人家的门联、楼门、小小楼院和天井左侧

大门口看天井正前方

天井右方和厨房

大门看正堂

右厢房,康有为父母卧室

正堂左墙

左厢房有楼梯上楼

左厢房阁楼和床榻

左厢房里床榻
正堂坐向:艮山坤向兼寅申。门楼向乾山巽兼亥巳。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被抄家,据言,这个故居,是后来根据原样在原位重建的。康有为的祖坟,被朝廷挖了,具体在什么地方,没打听到。
二、故居风水探究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故居附近,很难看出个头绪来。虽然到过后山看清了来脉情状,但是没到案山外面看清水路朝拱,很难把握清楚故居地形全貌,如果只是去看一趟故居陈设和风景,对我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回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晚把卫星图打开一看,慢慢观察体会,竟然大有所获。原来康有为故居,是一支落地金钗!阳宅正好在钗头下脉处,内堂的池塘水洗净金钗,而案山外专朝暗拱的小河,阳宅正好朝向其弯环处,实在是妙啊!
平岗之龙,人烟稠密处,当细查之,往往有大玄机存焉。


落地金钗型
落地金钗,装饰之物,上得厅堂之美,沾附凤头之贵。得此福荫,好好做下学问,成为方面学术权威,甚至道德圣人,还是胜任的。可是搅进权力争斗的洪流中,就有不自量力哗众取宠之嫌,不但无力应付,可能折了金钗不说,终究会被浊浪污损、泥沙埋没。

来龙在思贤滘渡河,脱煞,洗净铅尘,再起山水,此方山水,已是风化绝代、地灵人杰,几十里后再起西樵山。
而之前认为康故居乃西樵山为祖山发脉而来,也不对,大方向搞反了,特正之。实际上,西樵山正是故居所在低的总水口山。

思贤滘、故居、西樵山与故居水系图

思贤滘,西江与北江想通,这里形成的“思贤洪波“, 两江对流,流向变换无常,水色黄绿交染,激荡澎湃,乃三水八景之一。大自然沧海桑田、鬼斧神工!龙脉在此过水穿峡,会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
广东普遍存在的“河网”现象,这个思贤滘,是一个典型。
深夜竟有所获,惊喜有感,赋诗一首自勉。
我思前日南海行
造化之机好弄人
卫星载我巡山水
落地金钗有为荫
国是枉逞书生气
西樵遥踞巽水门
孔道维新竟反复
思贤黄绿交染深

主山顶山看格龙
三、纪念馆园
1.纪念馆园外景分布

纪念馆大门

大门正前方

大门左方

大门前方

大门右方

水池碑亭上看纪念馆,后方绿茵茵冒起处,是墩埠主山,现在开辟成了停车场。


淡如楼,广东四大藏书楼。
1998年,居住在香港的康有为侄女,捐资450万,协助政府修建了这个纪念馆园。




康氏宗祠

馆园全景

纪念馆池塘下游荷塘

入园门楼

2.纪念馆内陈列
展品很丰富,我只拍了少许照片,有些照片不忍直视,也没拍,譬如清朝妇女缠足的照片,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头的现场照片。此文只能列出部分展品。
记得在我们读过的历史课本中,是把康有为作为革命不彻底的保皇派来批判的。在这个纪念馆里,基本重点还原了康有为作为岭南学派领袖,既是传统旧文化的维护者,又是睁眼看世界的文化新人形象,备受岭南人民和乡邻的尊崇。至于康支持参与复辟的部分史实,当然是隐讳了。






这次参观很幸运,我们正午到达,管理处正关闭午休,下午两点才开门,纪念馆左下方是一个很大的荷塘,我围绕荷塘逛了一周,观察了几个姓氏的祠堂。
等到纪念馆开门,进去看了一阵,随即瓢泼大雨,持续了两个小时,纪念馆游客很多,我们好说歹说,管理员迟迟不肯过来开这故居的门,其实只有几十米之隔,但她怕雨。我于是当面给她俩拍了个照,就躲到一边去了,没想到这招居然有效果,管理员问我朋友:拍他们照片是什么意思?要我朋友转求我删除,并很快找了一把伞,打着去开门,我才得以参观。其他游客似乎对故居不感兴趣,都逗留在纪念馆里,没人跟进,也难怪也,她知道这些人的心理,没压力当然没动力!
到了,她却又催促我赶快参观,完了她要关门。我只好快速扫描了一下故居结构,就蹲在正堂里测座向,一抬头发现陪同的朋友在门外看着我测量,我以为管理员走了,就开玩笑说:这管理员以为我要曝光投诉她,其实,我是见她长得漂亮,身材正点,皮肤白皙,在广东女子中实属少见,只是想拍照留个念想!没想举报她!
说完起身出门,朋友咧着嘴笑。
哎呀,不好! 她正在门口拉着电闸,等着我呢!鼓着眼睛狠狠盯了我一眼,哈哈!
康有为故居是在西樵山的西北方,西北来龙,转辛入首,转艮寅下脉,立艮山坤向兼寅申。
故居在一个小墩埠(现在开辟成纪念馆停车场))下面的斜坡地上,在一个巷子里右侧,当地称巷子为“里”,巷子宽度不足两米,从巷子开门楼进来,有一个小小庭院,进来二进,是一个小小的天井,整体感觉十分仄逼,而且天井和庭院都很潮湿,但正堂很干爽,感觉也并不压抑,很有紧凑感。


站在正堂大门, 看左边,可以看到里道对面人家的门联、楼门、小小楼院和天井左侧

大门口看天井正前方

天井右方和厨房

大门看正堂

右厢房,康有为父母卧室

正堂左墙

左厢房有楼梯上楼

左厢房阁楼和床榻

左厢房里床榻
正堂坐向:艮山坤向兼寅申。门楼向乾山巽兼亥巳。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被抄家,据言,这个故居,是后来根据原样在原位重建的。康有为的祖坟,被朝廷挖了,具体在什么地方,没打听到。
二、故居风水探究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故居附近,很难看出个头绪来。虽然到过后山看清了来脉情状,但是没到案山外面看清水路朝拱,很难把握清楚故居地形全貌,如果只是去看一趟故居陈设和风景,对我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回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晚把卫星图打开一看,慢慢观察体会,竟然大有所获。原来康有为故居,是一支落地金钗!阳宅正好在钗头下脉处,内堂的池塘水洗净金钗,而案山外专朝暗拱的小河,阳宅正好朝向其弯环处,实在是妙啊!
平岗之龙,人烟稠密处,当细查之,往往有大玄机存焉。


落地金钗型
落地金钗,装饰之物,上得厅堂之美,沾附凤头之贵。得此福荫,好好做下学问,成为方面学术权威,甚至道德圣人,还是胜任的。可是搅进权力争斗的洪流中,就有不自量力哗众取宠之嫌,不但无力应付,可能折了金钗不说,终究会被浊浪污损、泥沙埋没。

来龙在思贤滘渡河,脱煞,洗净铅尘,再起山水,此方山水,已是风化绝代、地灵人杰,几十里后再起西樵山。
而之前认为康故居乃西樵山为祖山发脉而来,也不对,大方向搞反了,特正之。实际上,西樵山正是故居所在低的总水口山。

思贤滘、故居、西樵山与故居水系图

思贤滘,西江与北江想通,这里形成的“思贤洪波“, 两江对流,流向变换无常,水色黄绿交染,激荡澎湃,乃三水八景之一。大自然沧海桑田、鬼斧神工!龙脉在此过水穿峡,会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
广东普遍存在的“河网”现象,这个思贤滘,是一个典型。
深夜竟有所获,惊喜有感,赋诗一首自勉。
我思前日南海行
造化之机好弄人
卫星载我巡山水
落地金钗有为荫
国是枉逞书生气
西樵遥踞巽水门
孔道维新竟反复
思贤黄绿交染深

主山顶山看格龙
三、纪念馆园
1.纪念馆园外景分布

纪念馆大门

大门正前方

大门左方

大门前方

大门右方

水池碑亭上看纪念馆,后方绿茵茵冒起处,是墩埠主山,现在开辟成了停车场。


淡如楼,广东四大藏书楼。
1998年,居住在香港的康有为侄女,捐资450万,协助政府修建了这个纪念馆园。




康氏宗祠

馆园全景

纪念馆池塘下游荷塘

入园门楼

2.纪念馆内陈列
展品很丰富,我只拍了少许照片,有些照片不忍直视,也没拍,譬如清朝妇女缠足的照片,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头的现场照片。此文只能列出部分展品。
记得在我们读过的历史课本中,是把康有为作为革命不彻底的保皇派来批判的。在这个纪念馆里,基本重点还原了康有为作为岭南学派领袖,既是传统旧文化的维护者,又是睁眼看世界的文化新人形象,备受岭南人民和乡邻的尊崇。至于康支持参与复辟的部分史实,当然是隐讳了。






这次参观很幸运,我们正午到达,管理处正关闭午休,下午两点才开门,纪念馆左下方是一个很大的荷塘,我围绕荷塘逛了一周,观察了几个姓氏的祠堂。
等到纪念馆开门,进去看了一阵,随即瓢泼大雨,持续了两个小时,纪念馆游客很多,我们好说歹说,管理员迟迟不肯过来开这故居的门,其实只有几十米之隔,但她怕雨。我于是当面给她俩拍了个照,就躲到一边去了,没想到这招居然有效果,管理员问我朋友:拍他们照片是什么意思?要我朋友转求我删除,并很快找了一把伞,打着去开门,我才得以参观。其他游客似乎对故居不感兴趣,都逗留在纪念馆里,没人跟进,也难怪也,她知道这些人的心理,没压力当然没动力!
到了,她却又催促我赶快参观,完了她要关门。我只好快速扫描了一下故居结构,就蹲在正堂里测座向,一抬头发现陪同的朋友在门外看着我测量,我以为管理员走了,就开玩笑说:这管理员以为我要曝光投诉她,其实,我是见她长得漂亮,身材正点,皮肤白皙,在广东女子中实属少见,只是想拍照留个念想!没想举报她!
说完起身出门,朋友咧着嘴笑。
哎呀,不好! 她正在门口拉着电闸,等着我呢!鼓着眼睛狠狠盯了我一眼,哈哈!
后一篇:又快一年金秋时,学渣学霸共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