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育儿,世界是平的,热的,拥挤的(下)
(2009-07-12 09:58:17)
标签:
全球化温室气体气候育儿 |
分类: 培养男人 |
在写完《全球化育儿(上)》之后,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儿,似乎在物质极大丰富的背后隐藏了很多危机。直到这几天看了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第二本关于全球化的书《世界又平又热又拥挤》,我似乎有了一些答案。
最近发布的一个很可怕的数字就是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1亿,是现在的1.32倍,但是这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关键的一点是人均消费能源的数字,一个美国人每年消费的能源是一个肯尼亚人的32倍,如果到2050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都达到目前美国人的水平,到那时世界能源的消费相当于720亿人口的消费。我想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前,我们可能早已被各种可怕的气候灾难吞噬了。
但是,从我们的消费趋势看,中国、印度和很多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正严重受到美国人的消费方式影响,他们要求更大的房子(水泥,钢铁),更好的车(金属,汽油,尾气),更多的娱乐(手机,电脑,ipod,制造更多电子垃圾),更为“舒适”的环境(用空调制造冬暖夏凉)....经济不断增长,我们正大踏步地追赶发达国家。我们的孩子毫不费力地就能享受到消费升级带来地诸多好处,但是这一切也正在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排放给气候环境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的温室气体。世界是平的,同时,他也经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拥挤。
美国人的消费主义是相当恐怖的,光是旧地毯,他们每年就要扔掉51万吨。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一种环境意识,没有一种对东方文化勤俭节约的崇尚,不能想象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是什么样子?象仔仔他们这些小孩,在物质上他们的消费水平已经不亚于发达国家的小孩,他们对艰苦朴素的年代根本没有概念,他们看的是《托马斯和朋友》,《花园宝宝》,《Magic Teddy》,他们已经不可能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如果他们以后都成长为类似美国中产阶级的群体,如果他们也崇尚消费主义,世界可真的要像弗里德曼担心的那样了。
我觉得必须要改变,不是在说大话,我们这一带父母承担了“继往开来”的使命。我们既要跨越代沟和对生活方式的争议,从父母那一代学习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又要在一个非常西化的大环境里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能够继续传承中国文化,并和西方社会一起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如果我们无所作为,任其发展,只能是加速地球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我们的下一代也许会生活的更舒服,在世界上会有更高地位和话语权(用小学里面常说的话“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他们会需要更多的空调,面临更多无常的气候,当他们有机会去刁曼岛潜水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当年妈妈曾经看到过的美丽的珊瑚礁和海龟,他们的子孙则也许会将祖辈那些实现跨越发展的年代视为灾难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