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19西安不眠夜

(2008-05-20 11:28:29)
标签:

仔仔

余震

小熊

小床

倒头

西安

育儿

分类: 生活圆桌

5月19日晚上21:36手机收到短信

“省应急办省地震局告:据中国地震局专家会商意见,19日-20日汶川震区发生较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大。我省会有较强震感,特别是汉中、宝鸡,请做好防范。”

起初我并没有在意,准备给仔仔洗澡睡觉。

 

22:00仔仔睡着以后,我和小熊商量一下决定正常睡觉,但是和前几天一样,照例收拾了一些食物、水和衣服放在一个背包里,准备地震发生的时候快速出逃。

 

其实这一周里我已经有两次半夜被地震惊醒的经历了,一次是5月12日晚上,小熊突然把我叫醒说地震了,我起来发现果然楼在晃,赶快穿衣服收拾东西,但是晃了几下就平静了,我很困,和衣倒头继续睡,一觉到天亮,小熊说他一直没有睡着。第二天早晨证实又是一次余震波及。第二次是5月17日晚上,我睡着睡着忽然觉得自己在左右摇摆,醒来发现又是地震,心跳加快,这一次是我先醒来的,赶快叫小熊穿衣服,又收拾东西,准备再有动静立刻抱仔仔往楼下跑,过了一会又平静了,我困得不行,倒头没有十秒钟,又是一觉到天亮。

可是昨天晚上,我却非常担忧,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可能是白天的哀悼还有很多关于死难者的报道,让人觉得生命的脆弱和灾难的可怕。也可能是和同事开玩笑的话像一句畿语,仿佛明天真的要生离死别。我在这一刻突然明白了电视上一些难民木然的表情,对于别人的关切没有回应,也没有感恩。当时我觉得他们很可恶,现在明白他们的心情了,苦难实实在在地降临到他们身上,别人再多的关切也没有用,痛苦没有任何人能取代,甚至他们会嫉妒那些救援和帮助的人,嫉妒他们的亲人还在,嫉妒他们的身体没有伤痛……

 

23:00很多人转发来刚才应急办的短信,我走到阳台看见很多人已经拿着被褥出逃,准备在外面过夜。停车位上的车越来越少,有车的人有一半差不多都开出去了。可以听到小孩子的声音,老人们搬着凳子也坐在外面,手机又变得很难打出去。小熊说他困得不行要睡觉,最多是个余震,不会比5.12更厉害。和前几次不同,虽然很困我还是睡不着。这次地震政府空前的公开透明,及时发送信息,大家的公民意识也迅速提高,刚才那条短信虽然言辞保守,似乎没有大碍,但是背后会不会有更大的灾难信息?我相信政府,但是地震真的很难预测,政府渠道发这样的信息一定是预料到大家会有反应的,为了不引起恐慌,言辞是不是已经打了折扣?外面的人越来越多,有亲戚给我打电话说你们有车还不赶快出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电视上也都播了可能有余震,让大家防范。

 

01:00出去还是留下?这是个问题!我又继续睡了一会,忽然又觉得床在晃,赶快叫起小熊穿上衣服,楼梯里似乎多了很多下楼的声音。如果只是我和小熊就算了,关键还有2岁的仔仔,我要保证他是绝对安全的。决定了,与其在家里坐立不安不如到外面图个放心。我们拿起刚才收拾好的背包,又给仔仔卷了两条被子,小熊拿东西,我从小床里抱出仔仔。小家伙哼哼唧唧地醒了,我说带你坐车出去玩。

 

到了车里,我让小熊在二环上兜一圈,把仔仔晃睡着先。外面的情形就像灾区一样,人们都睡在马路中央的绿化带里,路边停满了车,马路上也车来车往,完全不像半夜2点,果然有车的人大多数都跑出来了。有人搭起了帐篷,有人就直接铺了被褥睡在草地上,还有人围在一起打牌,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总之空旷的地方都聚集了很多人。可是这个家伙精神了,靠在我的怀里眼睛睁得大大地,问他看啥呢?他说看汽车呢!从我家一只兜到高新区,仔仔虽然老实地躺在我怀里,但就是不睡觉,好不容易闭上眼睛,可是车子等红灯的时候,他就醒来喊不停车不停车,气死我了。

 

02:00兜了一大圈他好像终于睡着了,我们开回院子,准备找个空旷的地方停车,但是刚才出去的车好像又回来了很多,没有什么车位,好容易找到一个地方,车刚停,这个小家伙就又醒了。小熊说他困,上楼睡觉了,我准备和仔仔在车里睡觉,可是左哄右哄,他越来越精神,还不停地嚷嚷要回家睡觉,不在车里睡觉!还有蚊子不时骚扰,真闹心!

 

02:30折腾!算了,还是回家睡觉吧,横竖5.12都过来了。抱着仔仔和被子上楼,小熊咪咪瞪瞪说我白折腾,气死我也,睡觉!

 

07:40一觉到天亮,仔仔也没睡小床,滚在我旁边。

 

晚上人们都会比白天脆弱,从而失去部分理智,还有从众心理,也会左右我们的决策。但是珍视生命没有错,逃跑的人不是胆小,不跑的人也不是理智。疲惫也许会打乱本来的计划,面对突发的地震灾难,人们显得多么渺小和脆弱,只能默默祈祷,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