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当初任教的地方——广阳中学旧址

(2010-05-09 20:32:40)
标签:

杂谈

分类: 华阳夜话

今天,趁去铜川东部矿区参加同学孩子的婚礼,顺便去寻访我当初任教的地方——铜川市广阳中学旧址,真是物是人非,那里杂草丛生,一番凄凉景象。

这就是我执教于三尺讲台12个春秋的那个校园,就是令我梦萦魂牵的那个校园。

这个校园建于1970年,为一所普通中学(高中),后来,与广阳镇中学(初中)合并,迁至原广阳镇中学校址。合并后的学校名称为“广阳中学”,这样就废除了这个校址。

http://s6/middle/4a021bc0x8628a5b34e35&690
   “走进校门,两旁有杨柳数棵,杨树挺拔,垂柳婆娑。走过十多米长的水泥路面,便是台阶。拾级而上,直攀得你腿疼腰困,才见老师、学生。”这是我在散文《梦中,那美丽的校园》里所描写的景象。杨树不见了,柳树还在,台阶还在。

 

 

http://s9/middle/4a021bc0x86289c276938&690
  台阶是这所学校的特色,台阶连结着教室、宿舍和厕所。“台阶满目”一词被写进了校史。

http://s16/middle/4a021bc0x86290e79c32f&690
   坐下来,寻找当年的感觉。

1982年农历年元宵节的先一天,我来到距煤城铜川东南70多华里的一所山区中学——当时的郊区广阳中学报到,学校安排我住在学校食堂后面的一孔窑洞里。如今,窑洞还在,里面好像还住着人,门口有两个小凳子,我就势坐在当年住过的窑洞前,睹物思情,思绪万千,我的工作的起点在这里,我的诸多的梦,是在这里起飞的。

http://s12/middle/4a021bc0x8628bac0571b&690
    我在此窑洞住了两年多时间,一直到1984年10月份搬到此窑背上的另一孔窑洞。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建的窑洞,现在还在“服役”,足见其坚固程度。如今,像这样的“老古董”已不多见,真希望它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http://s13/middle/4a021bc0x8628cab21c0c&690

http://s6/middle/4a021bc0x8628d52820e5&690
过去,窑洞前是学校师生开大会、教师们打羽毛球的地方,地面被踩踏得光溜溜的。如今是猛长的青草,大部分窑洞闲置,门窗还在,只是已经破烂不堪。为什么不利于起来呢?
 1984年10月入住这孔窑洞,一直到1990年搬到校园最高处的一排教室。

 



   当年,窑洞墙壁没有粉刷,遇到连阴雨,雨滴顺墙壁流下,我的关节炎就是在此期间得的,久未治愈,大约要陪伴我终生了。

 

http://s4/middle/4a021bc0x8628d0447bc3&690

http://s13/middle/4a021bc0x8628e3fe8e0c&690
  原来的两排教室已夷为平地,我曾经在最后一排教室隔成的房间住了两年。
http://s3/middle/4a021bc0x8628ec3189f2&690
   操场成了农田,边上的一排大杨树只留下这孤独的一棵了。它是建校时栽的,见证了这所学校的兴衰,成为这个校园忠实的“守望者”。

http://s7/middle/4a021bc0x8628f4af9e96&690
   1992年9月至1993年8月,我在这孔窑洞居住,旁边还盖了一座简易厨房。

我就是从这里离开的广阳中学,结束了我的教师生涯。
http://s3/middle/4a021bc0x862905aa4802&690
   “王赵民老师到此一游!”199610月,我领着女儿回到这里。在我先前居住的窑洞前的这段花墙上,女儿刻上了这一句话。我寻找当年女儿刻的字,已不见踪迹。
http://s7/middle/4a021bc0x862912d40416&690
每天早晨起床后,顾不上抹把脸,第一件事就是先推开窗户,望一眼校园对面山坡上的洋槐林,猛吸一口飘逸而至的幽香,顿时,就像听到了《英雄交响曲》一样,精神大振,对新的一天,充满了信心。摘自拙作《那一片“绿洲”》。对面山坡上的洋槐林是砍伐之后生长出来的第二代林子,如今也“郁郁葱葱”。

http://s4/middle/4a021bc0x86291c337c43&690
http://s3/middle/4a021bc0x8629213334e2&690

 还是那个绿荫笼罩着的校园么?她前临公路、小溪,背靠山坡,依山坡的走势而建,状如层层梯田,有十几层楼房那般高。土木结构的房屋用作教室、仪器室和会议室,土砖合围的窑洞是师生们的栖息之处。这所老式的校园经过20多年的修修补补,依然是那般古朴、凝重,如同一件雕刻着亘古岁月花纹的古式家具,摆在小镇西南不起眼的一隅。

 校园四周群山怀抱,洋槐成林,郁郁葱葱;一条小溪从校园前潺潺流过。每逢课余、假日,师生们纷纷走出校园,跨小溪,过苇园,沿着弯弯曲曲的蛇形小道进入林子。摘自拙作《梦中,那美丽的校园》。当年的苇园不见了,但小河还在,河里还有涓涓的清流。
http://s8/middle/4a021bc0x862927401267&690
   再见了,“台阶学校”!

http://s7/middle/4a021bc0x86292d04b1a6&690
“初为人师,用自己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让我陶醉在无比喜悦之中。此后,我一连又送走了11届高三毕业生,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留给了那所山区中学。”摘自拙作《初为人师》 

 这就是我执教于三尺讲台12个春秋的那个校园,就是令我梦萦魂牵的那个校园。这儿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年轻人喜欢的卡拉OK,但却有我独自钟情的那份绿意,那份清净。

 昨夜,分明又是她闯入了我的梦乡,但见围墙裂口,房舍缺门少窗,操场杂草丛生,老师学生个个面孔陌生,惊得我大喊大叫,满园奔跑……梦醒了,脸颊淌过两行泪,妻子不情愿的嘟囔声传入耳膜:半夜三更,喊叫啥哩?

  我失眠了,再也不能闭上眼睛。我决计要造访我的校园,不仅仅是为了这个梦。

  摘自拙作《梦回校园》,写于1994年教师节前夕。我我梦不幸实现了,真该诅咒!

   再见了,我的校园!您那绿色的倩影,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2010年5月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鸡扑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