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二字:何尊镌底,心中刻印

(2025-01-14 07:22:56)
标签:

历史

文化

收藏

图片

分类: 阅报随话
中国二字:何尊镌底,心中刻印
(左上图)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词组(左下图)何尊
(右上图)何尊铭文(右下图)何尊铭文中的“中国”文字


中国二字:何尊镌底,心中刻印


       “何尊”一个我们并不太熟悉的名词,伴着新年钟声闪耀在神州大地。
       新年前夕,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说:“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何尊”已经成为历史给予我们的一个庄重印记,让中华民族古老的过往有了具象的承载。
       其实,“何尊”在文物界是知名度极高的青铜器。“何尊”,是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它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现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与《尚书·召诰》 、《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献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的文告。对研究西周初年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其中,“中国”一词作为最早的文字记载,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这是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铭文中的“宅兹中国”,这是“何尊”铭文的核心内容。这里的“中国”一词,指的是洛邑地区,即今天的河南洛阳一带。这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将“中国”二字用于指称国家政治中心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二字:何尊镌底,心中刻印
何尊纹样示意图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文物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璀璨与辉煌。其中,“何尊”这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铭文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它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启迪,指引我们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传统。
       “何尊”上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传达了周王朝对宗法制度和王权秩序的维护。这些铭文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它告诉我们,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强调秩序、尊重传统,并注重家族和社会的和谐。从“何尊”这一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传统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何尊”作为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承载着西周时期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它提醒我们,要珍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了解和学习我们的过去。
       二是对家族和社会秩序的重视。“何尊”上的铭文体现了周王朝对宗法制度和王权秩序的维护,这反映了中华文化传统中对家族和社会秩序的重视。这种传统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教导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何尊”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铭文展示了古代中华民族对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需要发扬光大,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欣赏和创造美,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像珍视“何尊”一样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二字:何尊镌底,心中刻印
(左上图)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清理铜神坛。
(左中图)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曾侯乙编钟进行调试安装。
(左下图)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妇好墓参观。
(右上图)2022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第三地点发掘现场。
(右下图)无人机拍摄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考古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中国考古领域不断有令人振奋的发现。如浙江绍兴稽中遗址发现战国时期建筑基址的多种基础构筑形式;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发现5000多年前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出土及采集标本5万余件,能再现10万年前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发现多组史前水利系统,展示出江汉平原早期文明图景。这些考古发现从不同的地域、历史时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状况,犹如拼图的碎片,逐渐拼凑出中华文明悠久而多元的发展画卷。
       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和文明溯源工作。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就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提出要求。指出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去年9月10日至13日,他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和甘肃省天水、兰州等地考察调研,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他考察了天水市伏羲庙、麦积山石窟,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他仔细察看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了解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新年钟声响起,为我们唤醒了对“何尊”的记忆。“何尊”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传统。让我们从“何尊”出发,踏上探寻中华文化之旅,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