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家主流·道家治乱·法家重术

(2024-08-20 07:07:10)
标签:

文化

历史

国学

随笔

分类: 读书杂谭
儒家主流·道家治乱·法家重术
国学泰斗章太炎与《国学十八篇》  (图源网络)

 
儒家主流·道家治乱·法家重术
——读《国学十八篇》笔记之五


诸子流别

       国学中论诸子流别,出自《庄子·天下篇》《淮南·要略训》《论六家要略》及《汉书·艺文志》。
       太炎先生最推崇《汉书·艺文志》之说,其著录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家。
       《汉书·艺文志》曰:“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
       (读第九篇《诸子·诸子流别》)


 儒家主流

       国学诸子中,儒家无疑影响最大,其学派乃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
       太炎先生讲,儒家之书中,《大学》是“至德以为道本”,《儒行》是“敏德以为行本”,《孝经》是“孝德以知逆恶”,此三书实儒家之总持。
       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荀子讲儒以周公为首,而古今学者一致认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读第九篇《诸子·儒家》)

 
善恶之辨

       儒家学派中有性善性恶之辩,孟子与荀子即为代表。
       太炎先生认为,二人为学入门不同,故立论各异。
       孟子由诗入,诗以道性情,故云人性本善;荀子由礼入,礼以立节制,故云人性本恶。
       又因孟子为邹人,人习礼让,所见无非善人;荀子为赵人,人习凶暴,所见无非恶人。且孟子还有母亲教善之故,而荀子没有。
       (读第九篇《诸子·儒家》)

 
道家治乱

       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太炎先生认为:历来承平之世,儒家之术,足以守成。戡乱之时,即须道家。其理由是,儒家权谋不足也。
       当然,老庄的学说也有不同。清儒说,黄老可以致治,老庄唯以治乱。
       太炎先生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黄老治天下,老庄乱天下之语未为通论。
       (读第九篇《诸子·道家》)

 
道家道教

       道家与道教常被混为一谈,太炎先生明确指出:道士与老子无关。
       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
       历代史家对此皆有区分,只是从清修《四库》始混而一谈。
       道教的神仙家、劾禁家与炼丹家等三派,皆与老子无关。道教是宗教,道家是哲学思想流派。   
       (读第九篇《诸子·道家》)

 
墨家兼爱

       太炎先生讲:墨子本旨在兼爱、尚同,而尚贤、节用、节葬、非乐是其办法,明鬼则其作用也。
       墨子提倡的"兼爱" ,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
       墨子提倡的“尚同”,是高度的集权主义,同时又提倡“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
       虽然墨家是唯物主义的,但又提出了尊天事鬼的观点。
       (读第九篇《诸子·墨家》)
 

 法家重术

       法家是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核心思想概括为三原则:法、势、术。
       太炎先生讲,法家两派中,商鞅以法为主,申不害、慎到以术为主,韩非兼擅两者。
       历代政治家学法家也各有偏重,汉文帝重申不害,诸葛亮、张居正重商鞅。
       故太炎先生说,政治者无论学法家、术家,不能苟安一时之计,也没有一成不变之法。
       (读第九篇《诸子·法家》)
 

 名家刑名

       名家,围绕“刑名”问题,以研究刑法概念著称。
       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惠施和公孙龙。
       惠施身为梁惠王卿相,少诡辩,有权谋,他的学说主要记载于《庄子》。
       惠施与庄子相善,庄子认为公孙龙纯为诡辩,故不屑于其为伍。
       名家论辩流于“苛察缴绕”,故太炎先生讲,循名不能责实,其弊至于无所措手足矣。
       (读第九篇《诸子·名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