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樱花情诗·秋叶静美·耐心耕耘

(2019-04-09 08:50:00)
标签:

文化

历史

文学

读书

随笔

分类: 随笔杂谈
樱花情诗·秋叶静美·耐心耕耘
同济大学樱花季“三行情诗”活动镜像  (图源网络)  


樱花情诗·秋叶静美·耐心耕耘
——随读随记之十一


刺时之作

       元代散曲家张鸣善,多有刺时之作。
       张鸣善在他的小令《水仙子·讽时》中,很形象地把“三公”比喻为“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五眼鸡、两头蛇、三角猫皆为并不存在的怪物,以比喻阴险毒辣、无才无德的官僚。其小令之绝在把三公的种种丑恶,与美好神圣的“岐山鸣凤”、“南阳卧龙”和“渭水飞熊”巧妙拼接一起。讽刺曰:五眼鸡竟成了在岐山鸣叫的凤凰,两头蛇变作了南阳的卧龙,三角猫却冒充为渭水的飞熊。
       张鸣善对元朝恢复科举制度后的迂腐做法非常不满,笑骂社会上古怪的学风:
       “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道‘不识字由他’。”
       老师不正经教学,学生不正经学习,办私塾的无非是挣钱。所谓的“文人”进了官场,就成了那些挤眉弄眼、阿谀奉承的官场小人。


樱花情诗

       这些年,同济大学一些学生社团在校园樱花木道上主办了樱花季“三行情诗”活动,邀请大学生们在牛皮色卡纸上写上三行情诗,扎上中国结,挂于樱花树梢,并请同学们在最喜欢的作品上贴小标签,评选出“最具人气奖”。诗歌与书法的创作鉴赏融于一体,真是一个培养大学生“诗情画意”的好形式。
       中国的诗歌运动一直和校园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校园诗歌应是当今浩繁驳杂的文学世界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世纪80年代,数以千万计的校园诗歌爱好者异军突起,在校园内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校园诗歌创作运动,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黄金时代留下浓重一笔。
       其中,爱情诗在校园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它们或写对爱人的思念,或写对爱情的困惑和渴望。爱情是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主要情感之一,因此也成为了诗歌爱好者笔下乐此不疲的话题。即使不成熟的作品或游戏之作,也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普及吧。


秋叶静美

       泰戈尔在诗中曾这样描绘生命:“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这首哲理小诗,优美而含蓄的表达出了泰戈尔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生如夏花,活着就要像夏天盛开的花那样绚烂旺盛,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死如秋叶,面对生命向着自然返归,如秋叶般安静悄然离去。顺乎自然,一切都静穆、恬然地进行。
       清明节过后,能否让我们由对死亡的恐惧转变为对死亡冷静的思考?
       人为什么怕死?因为存在过。恐惧死亡是因着对世界的眷恋。
       清明节是一个关注“死”的节日,更加是一个赞美“生”的节日,清明节应该使人类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

 
耐心耕耘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实却十分甜美。”用这句德国谚语来观察当下文学创作不无裨益。
       现在,很多写作者个把月写一部长篇小说,一年内出几部作品。这显示出这个时代的文艺创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浮躁。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多样与繁荣,一方面却是是喧嚣之下的忧患日深。
       左思《三都赋》十年乃成,曹雪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歌德作《浮士德》更是延续了六十年之久!  
       文学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发现生活规律,挖掘深刻人性,揭示生活价值,是文学创作真谛。文学创作需要贴近地气的生活体验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才能获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