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圣叹品评的才子书《水浒传》内页
(图源网络)
评点之趣·帅哥丑男·板桥毒誓
——随读随记之一
评点之趣
明清文人评点“四大奇书”,名家辈出,风华绝代。
毛宗岗妙评《三国演义》,语锋犀利,入木三分,可谓“布其锦心,出其绣口,条分句析,揭造物之藏,宣古人之义蕴”。
金圣叹妙评《水浒传》,感叹人生,语语沉痛。对英雄大加称赞,对小人口诛笔伐,揭示了人生辛酸而无奈。
李卓吾妙评《西游记》,文字轻松,语言活泼。玩世中劝世,劝世中玩世,与《西游记》可堪称双壁。
张竹坡妙评《金瓶梅》,是一种内省式的思索,苦苦追究主人公为什么会这样,细察自知,发人深省。
古人评点,涉笔成趣,有助鉴赏与练笔,值得一读。
网络真情
写博多年,与博友们虽彼此之间从未谋面,但彼此之间也算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了。如宋代诗人薛嵎所言:
老子旧知已,江湖独尔思。
此行逢作者,送别若为辞。
风雨过春半,诗书滞海涯。
心心傥相印,亦足慰衰迟。
江湖如此,网络亦是。网络有真情,博客有真友。
想起殷夫
读到报上纪念殷夫的文章,让我们想起了一个久违的诗人。
殷夫,原名徐白,是继郭沫若、蒋光慈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位重要的革命诗人。1931年2月7日,因叛徒出卖,与柔石、胡也频、冯铿、李求实等五名“左联”作家,与林育南等其他革命同志共24人被秘密杀害,年仅22岁。鲁迅为他写下“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和《为了忘却的纪念》,表示了深沉的悼念。殷夫遗著有《孩儿塔》、《殷夫选集》、《殷夫集》等。
我们这一代人,都读过殷夫的诗《别了,哥哥》、《血字》等,他的诗句:“我是一个叛乱的开始,我也是历史的长子,我是海燕,我是时代的尖刺。”读后,让我们热血沸腾,如上刑场的革命战士。殷夫的时代远去了,后来的人已经很难理解那一代人的激情和牺牲了。
浙江象山大徐村殷夫故居中殷夫烈士半身铜像
帅哥与丑男
潘安是大帅哥,携着弹弓出游,受到美眉们狂热追捧。左思长得丑,被一帮妇女啐了一头口水,后来写出《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但还是无人认识。
一张俊脸赛过一本好书,古如此,今亦如此。当然如果有钱,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历史是文人写的,总认为文章千古流传,然而活在现实,情况就不一定了。俗世自有评判价值,悲哉!
郑板桥的毒誓
晚报有文讲,托尔斯泰和郑板桥生前都有过声明:不要发表他们有意不予出版的东西。
郑板桥虽说“难得糊涂”,其实是一个顶认真的人。他对自己的诗作格外珍惜,在其诗集自序中说:“死后如有托名翻版,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烂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中国古代没有《著作权法》,但很少有人不怕鬼,故板桥先生此言,想使托名翻版者闻之却步。
可惜,他们的声明没用。如今,郑板桥的诗作和书画作品在各地简直铺天盖地,不知有多少“托名翻版”者?如崇拜先生所为尚可谅解,如若为金钱所为则不怕“厉鬼以击其脑”乎?!
由此也想到时下一些作家,都在急于出版自己的全集,感觉太好啦!名家的话并非全是名言,还是明智一些为好,有选择地给自己保留一点名声吧。
民国铸记书局石印《郑板桥全集》(原版缩影全3册)内页
会思想的芦苇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但它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人啊人,只是一根柔韧的芦苇,但他要会思想。这样,即使身陷在江滩,却心在万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