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2018-02-08 22:29:08)
标签:

文化

历史

风俗

读书

随笔

分类: 随笔杂谈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老百姓过大年图的就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图源网络)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农历新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受欢迎的节日。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对春节传统风俗不屈不饶的执著坚守,可以看到民俗的力量是何等地强大,任是什么力量也不可阻挡!
       说来有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执政当局——民国政府,曾一度试图将传统节日习俗搬到新的立法系统中去,过公历元旦,不过农历新年。然而,这种风俗改革终于没有成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引进西洋历法,改变传统的正朔,以公历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定为民国元年元旦。民国元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
       1914年1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继续推行新历。这样,在中国就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阳历体系,作为公共行政、执法、国际交往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的阴阳合历体系,人们按习惯沿用,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社会生活。在民国初年,政府虽然强力推行新的历法,但也考虑到民众生活的需要,采取调和折中的方式。袁世凯批准了一项呈文,传统农历新年岁首在官方意义上正式被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头上。这样,由于政治变革的原因,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两个新年。一是“民国新年”,在公历元旦;一是“国民新年”,在农历春节。
       1930年,激进的民国政府曾一度不满二元历法结构的存在,试图全部统一使用公历,将传统节日习俗全部搬到新的历法系统中,过公历元旦。政府重申:(一)凡各地人民应将废历新年放假日数及废历新年前后所沿用之各种礼仪娱乐点缀,如贺年、团拜、祀祖、春宴、观灯、扎彩、贴春联等一律移置国历新年前后举行;(二)由党政机关积极施行,并先期布告人民一体遵照办理,废历新年不许放假,亦不得假藉其他名义放假。
       然而,老百姓根本不理会公历元旦,仍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新年。民国初年,老百姓对阳历新年“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当年民国政府取消阴历新年,一度雷厉风行。据时人记述,春节期间派警察到关门停业的商店,强迫其开门营业,并将元宝茶及供祀的果品捣毁,有的还要处以罚金,“甚至乡间售卖历本的小贩,亦一并捉去拘役。一时间人心惶惶,将一个欢天喜地的新年,弄出啼笑皆非之状”。不过这种做法,一二年后即消失,人们照旧过自己的春节,当局也无可奈何。
    1934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了强制废除阴历,不得不承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民间又可名正言顺地过农历春节了。所以民国时期直接将农历岁首称为春节,符合传统节日的内在性质,人们易于接受。1949年,新中国成立,继承辛亥传统,在历法上采用公元纪年法,但对传统年节给予特别关注。12月23日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假日及其放假日期。从此,“春节”成为社会上下对旧历大年的称呼。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老百姓过春节盼的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究其原因,往浅层次上讲,是春节内容的合理性和丰富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年”是与古代的历法密切相关的,而历法又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农历春节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民俗事象丰富。农历岁首,本来就在孟春正月,它很早就与立春节气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朝以来迎接新年的节俗中,很多都包含着迎接新春的意思。而公历元旦新起,没有任何民俗内涵,老百姓是难以接受的。
       往深层次上讲,是中国节俗文化体现的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节俗文化虽屡屡受到来自外域的各种文化的冲击,但在多方面吸收新鲜养料后,反而更增添了新的生命力。中国节俗文化还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过春节就是中国文化强劲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由此想到,在中国办事情,要以人为本,顺从民意,要照顾老百姓的风俗习惯。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形成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传统节日和风俗,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宝贵记忆,是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与传统保持联系的纽带。现在,国家对春节长假的安排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保护和人民生活均有重大意义。



博文推荐链接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新浪博客首页“人文”栏目)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新浪文史博客“史话”栏目)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新浪博客首页“历史”栏目)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手机新浪网“博客·野史”频道)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新浪首页“文史”栏目)
民国取消春节为啥行不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