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浦江客
浦江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22,575
  • 关注人气:61,6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2017-05-23 08:47:32)
标签:

文化

历史

文学

读书

屈原

分类: 读书杂谭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的屈原塑像  (图源网络)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屈原否定论”大辩论的思考

 

   端午节来临,国人自然怀念起屈原。屈原,是中国人书里、纸上、戏里、心中的一个典范,一块丰碑。然而,三十年前,我国竟为屈原有无其人展开过一场学术大辩论,而且至今并未烟消云散。

    挑起这场学术辩论的,是两个日本人。1983年,《重庆师范学报》上刊登了日本三泽玲尔的《屈原问题考辨》,他不仅否认了屈原的作品,并否定了屈原其人的存在。而且,早在1977年,日本稻田耕一郎在日本发表《屈原否定论之系谱》一文,就首次使用了“屈原否定论”一说。他认为,屈原否定论是晚期“疑古”风潮息息相关的几位中国学者的观点论说,同时又认为,“否定论”见解又太极端,可以说走到了楚辞学的边缘地带了。应该说,其观点诚挚中肯、实事求是。三泽玲尔的文章发表后,马上引起了学界内的广泛争议,学者们对稻田耕与三泽先生的观点进行了口诛笔伐。至此,“屈原否定论”才被正式提上了学术争论的范围。

    其实,追根溯源,“屈原否定论”确如稻田耕一郎所言,是我国晚期“疑古”风潮中几位中国学者的观点论说。上世纪初,廖季平先生标新立异提出是否确有屈原其人的观点,胡适先生与其弟子何天行又否认屈原为《楚辞》诸篇作家。建国初,近人朱东润先生沿袭胡适说法,作四篇论文探讨屈原问题。

    廖季平,清末至民国时期学者、思想家。廖季平一生治经学,融合古今中外多种学说,形成一套独特的经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晚年愈变愈玄,附会离奇,多遭学者批评。其治学常暴露牵强附会之缺点,成为近代历史上的经学畸人。廖氏51岁以后撰文云《楚辞》为秦始皇博士所作,又以“屈原没有这个人”等语惊人。

    如果说,廖氏之说影响甚微,那么,胡适与其弟子何天行的研究却使“屈原否定论”渐起滥觞。上世纪20年代初,胡适发《读楚辞》一文,认为历史上的屈原与现实屈原有异,除了《离骚》与《九章》部分,其余作品都是汉儒附会“君臣大义”所作。尤其是30年代何天行的《楚辞新考》,成为了“屈原否定论”的代表之作。何天行持论的第一个依据是,据《屈原列传》末所言“至孝昭时,列为九卿”判断:司马迁不可能记下自己死后汉昭帝时的历史,因而《屈原列传》属伪作。第二个依据是,《屈原列传》所说的“屈原”,既有那样的地位和功绩,为什么《史记·楚世家》中竟不提“屈原”?第三个依据是,金人王若虚曾指出《屈原列传》中有二字意重复。第四个依据是,梁玉绳《史记志疑》曾指出《屈原列传》有文义不相续之处。第五个依据是,刘知几称太初以前《史记》采《世本》、《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之间,没有屈原的影子。第六个依据是,《屈原列传》中屈原所说的“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两句话,在《史记·楚世家》中是昭睢的话,在《战国策》里又是苏秦和楚怀王说的话。综上所述,何先生便断定《屈原列传》是伪作,因而屈原这个人也就并不存在了。不同于廖氏,胡适与何氏思路清晰、发言广博,故后世多有学者,因袭其说。建国之后,朱东润先生亦有过“屈原否定论”之说,但朱先生疑屈原亦始自《史记·屈原列传》,许多观点不出何氏窠臼。

    与此同时,日本学者的“屈原否定论”也不容忽视。日本对包括楚辞在内中国古典文学素有研究,20世纪50年伊始,日本几位学者自成一家之言,先后提出了自己对于屈原人物的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大致是认为:《离骚》、《哀郢》均非屈原的自作,从内容和表现方面可以找到纠正的证据。在南方的楚国,有一些歌唱悲愁的“长呗”,与屈原传说相结合,集中在屈原这个人物身上,而成为今日之《离骚》的。在《楚辞》中有一部分,难以全都被解释为同屈原有关系;《离骚》全诗押韵不连贯。《离骚》源自迎春仪式的民族歌谣,《天问》是历代巫者口头流传逐渐形成的祭祀歌谣,最后为刘安所作。这些学者广泛采用了上世纪源自于西方的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神话原型批评等理论,可以说,日本的“屈原否定论”携带着西方思想基因。

    在1983年《重庆师范学院》翻译并重刊了稻田耕一郎《屈原否定论之系谱》与三泽玲尔的《屈原问题考辨》后,引起了我国学界内的广泛争议。1983年8月,辽宁师范学院于大连举办了“屈原学术研讨大会”。会后,学界内蔚然兴起批驳“屈原否定论”的风尚。次年端午,学界又在成都四川师范学院举办了“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1984年6月19日,《光明日报》专门刊载《成都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批驳“屈原否定说”》,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这次会议的要旨精神。1989年12月,《楚辞研究与争鸣》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收录了1984年会议后中日双方商榷研讨屈原问题的论文共计20篇,明确了屈原在《史记》中不可动摇的形象。及至此时,这场争论方意兴阑珊地袅袅收音。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秭归屈原故里古风依旧

 

    作为史学门外汉,压根没有资格对这场学术争论说三道四,但读了一些有关资料后,却有两点思考。

    其一,论证须科学,结论要谨慎。在“屈原否定论”之争中,有学者对何天行所论逐一加以驳辩。第一点,关于“至孝昭时,列为九卿”一句,这是在传抄刊刻中误入正文的情况,“在古籍中是所在多有,不足为奇的”。第二点,关于《史记·楚世家》中不提屈原,认为此说大误,《史记·楚世家》不仅提到了屈原,而且对屈原的身份、政治活动、社会关系均有所记载。第三、四点,关于《屈原列传》有字意重复和不相续之处,认为这是古籍的脱简、错简和辗转传抄的毛病。第五点,关于太初以前《史记》采《世本》、《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中没有屈原的影子,认为《楚汉春秋》记事起始之年早于屈原去世60年,《战国策》并非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第六点,关于屈原所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认为“此二语极平常,本不妨二人皆言之”。说实话,读了争辩双方两种说法后,我都感到迷惑不解,说服力不强。最不解的是,《史记·楚世家》是明摆着的一本史书,然而学者们的“读法”却如此迥异,其间玄妙何在?!历史事实的论证方法是多样的,但基本的方法只有一条——证据。在史学研究中,切忌用以偏盖全、主观臆断、假设推理的方法,更切忌好做惊人之语和妄下结论。

    其二,学术无禁区,环境需宽容。始发于1983年的这场参与者颇多、历时七年之久甚至出了三车著作的辩论,是首次跨民族、跨文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次文化讨论。这场辩论气象恢弘、意义深远,繁荣了中外学术交流。同时,它吹响了“文革”结束后,中国文学研究在世界文学范围内的先锋号角。然而,可能与当时文艺界刚刚解冻,尚有晓寒的时局有关,在这场辩论中,一些人以“阶级斗争”的眼光审视胡适屈原说、评价日本屈原论,还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有的学人缺乏实物的旁征博引,有的三番五次引用前人论据,固步不前;有的学人则所辩非所疑,只凭借一腔热情惜诵致愍、发奋抒情,言之无物。故此,一部分辩论著述也就难成其说,对于解决辩论中存在的大量疑点是不充分的。学术归学术,要宽容对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正常研讨。

    上世纪的“屈原否定论”的辩论迄今已近三十载,但对“否定论”的讨论仍然局限在一家之言中。当今,“屈原否定论”的一些问题依旧如令人如鲠在喉,如“屈原”为什么不见于先秦典籍,又如何解释《史记·屈原列传》篡义过多等等。但我们相信,随着新的出土文物的发现与楚辞学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些令人坐如针毡的话题将会迎刃而解。如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出土《离骚》与《涉江》残简,可以轻而易举驳倒公元前165年刘安作《离骚》的结论了。期待专家学者以真正的科学态度给我们一个真实清晰的结论,更期待30年前这场大辩论给学术界一个深刻而长久的启示。

 

 

 

博文推荐链接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博客日报首页“有此一说”栏目并头条)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新浪博客首页“人文”栏目)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新浪文史博客“史话”栏目)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新浪首页“文史”栏目)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手机新浪网“博客·野史·文史”频道)
历史上没有屈原这个人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