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晋祠李世民与大臣群雕像
(图源网络)
唐太宗淘汰冗官下了哪些狠招
唐承隋末大乱之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当时民户凋残,唐初政府直接控制登记在户籍上的户口,与原来隋代户口数相比,“百不存一”。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户籍上的户口“比之隋时,才十分之一”。然而,唐初的政府机构却非常庞杂,官员冗积。唐高祖武德年间,各路豪杰先后归降。唐高祖割置州、县以宠禄之,结果使唐朝的州、县数目比隋朝多出两倍。武德以来,地方官有“十羊九牧”之说,意为十个老百姓九个当官的。所以,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掌握政权后,就深刻地认识到革新吏治、精简机构、淘汰冗官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情。
贞观元年(627),唐太宗与房玄龄等大臣研究精简机构问题,阐述了他的淘汰冗官的崇论闳议。首先,唐太宗语重心长地阐明了淘汰冗官的重要性:“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使国家达到治理的根本方法,最重要的是审慎用人。因才干授予官职,务必减少官吏的编制。接着,他进一步提出了改革措施,并命房玄龄等制定详规予以实施。
一是裁并机构,以官择人。首先,裁减中央机构人员。房玄龄等根据唐太宗的旨意,经过周密的计划,将中央机构所设置的文武官员裁减了四分之三,将原有的二千多人精简为六百四十人。同时还规定,自此以后,倘若有乐工以及其他从事杂务的人,即使技艺超过同类人员的,也只能格外奖赏钱帛作为鼓励,决不能超员授给他们官爵。对“宗亲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对“年老及耄或积病智昏”的官员,就安置他们退休,以免“久妨贤路”。其次,减少州县建制数量。将原来的三百六十州并为三百三十一州,这样州府减少了三分之一,县市减少了一半。至贞观十三年(639),州府设置减少到三百五十八个,县一千五百五十一个。经过逐年精简机构,初步解决了“民少吏多”、“官不得人”的问题,收到了节约开支、减少财政支出的效果。
二是量才授职,各当所任。在精简机构、淘汰冗官的同时,唐太宗又实施了才行取人、选贤任能的措施。他提出的人才标准非常全面,兼顾才与行两个方面,打破了仅在强宗望族中取人的狭小圈子。贞观年间,在京师建成由国子监领导的学校体系,吸纳各个阶层子弟入学。同时频繁地开科取士,吸纳精英到官僚集团。对于官吏的任命,唐太宗特别注意地方官吏中都督、刺史的人选,他不仅亲自过问、亲自选定,甚至将他们的名字和政绩写在屏风上,以便进行黜陟。他还做出决定,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官推荐。
三是严格考查,严惩贪贿。作为淘汰冗官的主要手段,唐太宗对州县官吏坚持全面而严格的考查。从贞观元年(627)起,朝廷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十个监察区划,不定期地派出朝廷大臣到各道巡察,考察地方官员的善恶,并根据其政绩加以谪升。其中贞观二十年(646)中,刺史县令以下的地方官,有上千人因政绩不佳而受到惩处,七人因犯罪被处死,二十人则受到提拔。
四是编制立法,量定员位。颁布关于编制法令和健全官员铨选考核制度,以保证精简机构任务的完成,是唐太宗的又一有力之举。贞观元年,唐太宗颁布《纠劾违律行事诏》,同步起草修订《贞观律》,其中的《职官令》和《职制》,对政府机构、官员的设置和配备,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不按编制规定人数置官和不慎重选官的人,按违规情节予以处罚。如“诸官有员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如一等,使人徒二年。”

西安大唐不夜城群雕之一: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研论国事
唐太宗“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的主张和做法,在贞观年间政权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贞观政要》记载:“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民。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以上记载,可能有所夸大,但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吏治较好,刑罚不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当是事实,后人对此多有赞赏。
元代学者戈直在注释《贞观政要·择官》时,对唐太宗的“省官”措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尝论贞观之善政,当以省官为首,何也?易于选择,上不至于失人;俸禄易供,下不忧于厚敛;权任专一,无避事苟免之患;员数不多,无纷更生事之忧。官冗则四者反是。”他还说:“太宗何以致是哉?其大要有二:一曰息奔意(追逐名利,如跑官。)二曰裁嬖幸(靠关系受宠幸而当官的)……盖奔竞之风盛,则员多而缺(官职的空额)少,官不得不增也;嬖幸之门多,则私恩无所施,官不得不增也。斯二者,省官之本也。”戈直这番评论,可谓鞭辟入里,对今天亦颇有意义。
中国历代王朝采取的淘汰冗官行动,都是以克服“官职冗滥”现象以解救政治危机。历史上许多次改革曾经提出的政治任务。往往正是目睹了“官职冗滥”或者“吏员冗滥”的严重危害,才使得有识见的政治家痛下改革的决心,并且在推行改革的事业中将裁汰冗员作为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作为调整政治关系、改善行政管理的手段,执政者也重视推行“淘汰冗官”的政策。尽管在中国帝制时代,“淘汰冗官”政策的推行往往不能十分彻底,但是唐太宗淘汰冗官、精简机构的论述和举措,至今还闪烁着执政智慧的光芒。
博文推荐链接
唐太宗淘汰冗官下了哪些狠招 (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