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则天置匦鼓励进谏还是告密

(2016-12-15 08:39:56)
标签:

历史

文化

政治

读书

唐史

分类: 窥史议政

 武则天置匦鼓励进谏还是告密

《武则天画像》(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藏品)  (图源网络)

 

武则天置匦鼓励进谏还是告密

 

      大唐垂拱二年(686)三月,也就是武则天为后三十年并即将称帝前四年之时,武则天下令“铸铜为匦”置于洛阳宫城之前。“匦”字读音为“轨”,是可以投递信件的匣子。铜匦分为四面,分别涂以青、丹、白、黑四色,各有投信开口。朝东青匦名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朝南丹匦名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朝西白匦名曰“申冤”,有冤屈者投之;朝北黑匦名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技者投之。为此,唐政府特地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名曰“匦使院”,隶属中书省,并以谏议大夫、补阙、拾遗分别负责,称为“知匦使”。每天日暮时分,所有投状都由知匦使送上,“专知受状,以达其事。事或要者,当时处分,余出付中书及理匦使据状申奏”。

      对武则天这一投匦制度,与历史上对她毁誉参半的评说一样,史学研究者历来存有争议。

      褒扬者认为,武则天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意见箱”,是广开言路,鼓励谏诤之举。武则天的投匦制度丰富和发展了唐代谏议制度,增加了一个有效的进谏渠道。唐代的谏议制度是比较丰富的,面谏、廷议、章奏、封驳、诗谏都成为实现谏诤目的的手段,特别是武则天“铸铜为匦“,成为了唐代非常有特色的一项谏议制度。武则天“置匦”求谏,并非心血来潮,而是酝酿已久的。早在上元二年(674),在《建言十二事》论政方略中,她就提出“广言路”的思路,以后在其《臣轨》中又专设“匡谏”一章。垂拱元年(685)二月,武则天下令:“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其有击鼓、石者,令御史受状为奏。”凡有谏词或冤屈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到朝堂击鼓、敲石,朝廷将受理并上奏。以后发展为投匦制度,这对于保证言路畅通,审理冤滞、下情上达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贬责者认为,武则天发明了今天所说的“检举箱”,是飞短流长,鼓励告密。武则天规定无论贵贱亲疏,均可告密,任何人不得干预。还规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告密的待遇十分优厚,所谓“五品食”,据《唐六典》:“每日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盐、豉、葱、姜、葵、韭之属各有差。”同时,武则天还亲自接见告密者,对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即可破格升官。如所告非实,亦不追问。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 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所以,武则天的投匦制度对告密成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究竟如何看待武则天的投匦制度,笔者认为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观察。

      从时间先后来讲,“置匦”是在徐敬业举兵反武之后。光宅元年(684)二月,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以扶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此后,垂拱二年(686)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据《资治通鉴·唐纪十九》记载:“徐敬业之反也,侍御史鱼承晔之子保家教敬业作刀车及弩,敬业败,仅得免。太后欲周知人间事,保家上书,请铸铜为匦以受天下密奏。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太后善之。”由此可见,武则天是在徐敬业举兵反武之后接受鱼保家建议置匦的。《资治通鉴》中“太后欲周知人间事”一句,道出了武则天置匦的真正目的。

      从政治环境来讲,“置匦”是武则天加强政治控制力,排除异己、打击政敌的一项措施。武则天临朝称制之初,政敌众多,政治形势严峻而复杂。虽然徐敬业举兵反武不到三个月就被平定,但是武则天却由此产生极其强烈的不安全感。“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她认为李唐宗室、朝廷大臣,乃至天下大多数人都在反对自己。在此情况下,武则天迫切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乃盛开告密之门”,于是投匦制度在这种广开言路、告密成风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武则天置匦鼓励进谏还是告密

陕西乾县城北梁山乾陵武则天墓

 

      武则天的统治以任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而闻名史册。她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投入制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致死者不断增多。如当时任麟台正字的陈子昂曾揭露的那样:“诸方告密,囚累百千辈,及其穷竟,百无一实。……奸恶之党,快意相雠,睚眦之嫌,即称有密。一人被讼,百人满狱,使者推捕,冠盖如市。” 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于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处在惶惶不可终日的危难之中。此中,最具有戏剧性的莫过于“铜匦”设计者鱼保家了。因他制造的“铜匦”里收到了一封指控他“为徐敬业做兵器,杀伤官军甚众”的告密信,被武则天下令逮捕并处斩,和“请君入瓮”的周兴堪称那个时代自作自受的一对宝货!

     黄仁宇先生在谈到武则天“置匦”历史时,有过一个客观的分析。武则天执政时,官场腐败到了极点。譬如高宗时,州县每发百姓为兵,富者行钱则免,贫者则征至老弱,有些就逃亡自残。河北官军不能抵抗契丹保护人民,一到寇退官厅又抓着百姓以通敌论,动加杀戮。故“只是当日一般官僚,确也是需要整肃。”“环境和事实都企盼一个大独裁者出现,武则天适逢其会。”然而,“设铜轨告密,不是我们今日所能称羡的事。”纵容与发动告密往往反映了统治者的不自信,其本质是权力斗争的一种手段而已,往往是伤害无辜,败坏政风,危害极大。故所谓武则天投匦制度不必称羡,更不能“古为今用”。

 

 

 

博文推荐链接

武则天置匦鼓励进谏还是告密  (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

武则天置匦鼓励进谏还是告密

武则天置匦鼓励进谏还是告密  (光明博客首页“热评博文”栏目)

武则天置匦鼓励进谏还是告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