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佳医院评选为何加剧看病难

(2016-11-15 08:38:06)
标签:

时评

健康

杂谈

分类: 阅报随话

 最佳医院评选为何加剧看病难

久旱的土地盼雨露·漫画  (图源网络)

 

最佳医院评选为何加剧看病难

 

      尽管几年来质疑不断,一年一度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还是照常发布。而且,上海的媒体将此消息登载在显著位置,作为这座城市的荣耀。

      自2010年以来,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一年一度评选,今年已经是第七次发布了。不出所料,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继续领跑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前三。七年来,全国医院的最佳专科声誉排名仍然十分稳定,约70%的专科声誉排名没有变动。按照这份排行榜操办者的说法,关于中国最佳医院排行的研究“越来越量化、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权威”了。然而,看着这份榜单,让人不由得忧虑更深,心头发紧。因为另一个严峻问题提醒我们——中国优质医疗资源高度聚集在京沪穗等超大城市的格局,非但没有逐年缓解,反倒逐年在强化!

      其实,从第一届排行榜出炉以来,人们就一直有一种质疑:如今各大医院已人满为患,排行榜的推出不是更加剧了“看病难”,更加重了“北上广”等大医院的压力吗?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高水平医生集中在高等级医院,从而患者就医过度集中在高等级医院,反映出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象。然而,“最佳医院榜”操办者却在声称这是为“老百姓在出现疑难杂症后”,指明“寻医问药的大致方向”,这不是在为长期以来的“看病难”添乱吗?

      且看,这份榜单反映的“中国医院哪家强”的问题,不正是当下我国的地区医疗“洼地”现象吗?从这几年的榜单来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有加重的趋势,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鲜有医院上榜。一座城市的好医院越多,一家医院在榜单上的位置越靠前,对各地患者的吸引力就越大,要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这就是当下的“全国患者上协和”现象。

      即使就“北上广”而言,由于民众普遍“迷信”大医院,有些人哪怕普通感冒也要往三甲医院跑。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家门口的社区医院门可罗雀。事实确实如此,仅以北京和上海的数据为例,北京市2012年全市总诊疗1.92亿人次,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内的所有基层门诊机构完成了30.8%,其中社区中心(站)完成21.3%;二级医院完成了20.8%,三级医院承担的量最多,达到42.1%。上海市2011年总诊疗2.02亿人次,二三级医院承担了58.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诊所等基层门诊机构完成了36.6%。这种状况,至今并没有根本改善,有些地方反而更为加剧。

      与“看病难”相伴随的则是“看病贵”问题。有数据显示,北京市三甲医院2013年均次门诊费用已经超过500元,平均接诊时间不足10分钟。而北京一个中档私人诊所,均次门诊费用不超过380元,平均接诊时间在15分钟至20分钟。若能像公立社区医疗机构那样没有房租支出,中档私人诊所的运营成本可降低40%,均次门诊费用可降到200元至300元,普通诊所的均次门诊费用甚至可降到100元至200元。换句话说,目前在三甲医院就诊的多数门诊若能在社区诊所解决,医疗费用可以降低一半到三分之二。

      所以说,“最佳医院榜”火爆现象暴露了目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上榜医院只是医疗机构金字塔的塔尖,如果不夯实基层医疗的塔基,“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患不平衡的矛盾就不可能从根本解决。从全国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医疗资源相比较相对滞后,农村与城市比较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医疗资源水平不高,人民群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分布也不均衡,80%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20%在较富裕的农村,贫困农村及偏远山区基本没有医院,更别说先进的医疗资源了,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

 

 最佳医院评选为何加剧看病难

大城市大医院天天可见的人满为患的场景

 

      在2013年全国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已经指出,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健全分级诊疗体系,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看病难”的根源是我们的医疗体制造成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在现行体制下,高水平医生集中在高等级医院,从而患者就医过度集中在高等级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由公立机构主导的情况下,行政级别越高的医疗机构获得的优秀医生越多,处于越高等级医院的医生获得的资源和薪酬越高,而处于最底层的基层医疗机构获得的医生水平最低,他们的薪酬也最低,可支配的资源也最少。国营医院利用行政力量垄断医疗服务供给的格局迄今未变,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为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有效的分级诊疗体系,是根本出路。

      在当前医改形势下,这份“最佳医院榜”出炉不能让人高兴,反倒让人纠结,让人看不到方向。为什么我们不去评比一下哪些“最佳医院榜”上那些佼佼者,在帮扶本地弱势医院与落后地区医院跨区域合作方面的行动和效果呢?为什么我们不去评比哪些医院有更高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民本情怀呢?为什么我们不去评比哪些地方政府部门以政策引导建立“医疗联合体”或与外地医院共享资源的经验呢?分级诊疗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医改工作重点,要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才是最佳医院的方向。显然,这类“最佳医院榜”的持续出炉是不适宜的。

 

 

 

博文推荐链接

最佳医院评选为何加剧看病难  (博客日报首页“建言献策”栏目)

最佳医院评选为何加剧看病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