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抓老鼠的猫·漫画
(图源网络)
猫鼠共处·父子半脸·多改机窒
——微博碎录(172)
马路围栏
2015年9月14日
17:31
马路围栏这一道城市风景线,有越演越烈之势,南北相同,大小相似,成为了城市管理水平和交通文明每况愈下的标志。——评论马未都博文【第1280篇·围栏——生活小记之九】
全科教师
9月14日
23:05
听到“全科教师”争论,不禁哑然失笑。当初在黑龙江农场连队当教师,不就是全科教师吗?小学里的语数音体,都由班主任老师一人承担,现在偏远农村小学恐怕也是如此吧。其实,中国那么大,凡事不能一刀切,在条件差的地区只能如此,在教育资源充足的城市,还是“专科”为好。教育还是少搞一点标新立异。
毁誉参半
9月16日
15:55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评价毁誉参半,有学者为其定位:庸众中的杰士,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如梁启超所言:“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
”——评论磊东博文【李鸿章的眼泪】
猫鼠共处
9月18日
23:15
派驻机构的首要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然而一些派驻机构主业不清,派驻干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不想监督的问题突出。有的纪检组干部因年届退休,甚至把纪检组当成了“养老院”,遇到问题绕着走,不想干、不担当,成了“不抓老鼠的猫”。猫不抓老鼠了,猫鼠和平共处,老鼠必然猖獗,这样的猫要他作甚?!

不抓老鼠的猫·漫画
父子半脸
9月19日
17:10
一位北漂青年将父亲和自己的脸通过摄影技术呈现在一起,创作了作品《父子》。属于父亲的半张脸,满是岁月痕迹;属于自己的那半边脸,眼神迷惘又略带固执。两张脸叠合在一起,30年的时光仿佛被抚平。两张脸极为不同却又极其相似,像一个人的两副面孔。这幅作品令人感慨,世事沧桑,但愿父子间互相读懂。

摄影合成作品《父子》
多改机窒
9月20日
23:03
自己写的诗要不要修改?袁枚告诫说:“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一说文章不厌百回改,然而并非是绝对的道理。尤其是写诗,有一种创作冲动,以后多改反而愈改愈谬。恰如钱锺书所言:“诗文斟酌推敲,恰到好处,不知止而企更好,反致好事坏而前功抛。锦上添花,适成画蛇添足。”
读史要耐讹字
9月21日
23:47
《小窗幽记》里有一句话:“读史要耐讹字”,意思是读史书要忍受一些错误的字。其实,史书中不仅有错误的字句,还有不少错误的史实。我们阅读史书,经常会发现对一个史实或人物不同的描述和评论。故正史难免为尊者讳,野史难免演绎虚拟。所以,有条件的话,阅读正史还是野史,最好综合起来具体辨别。
收放适度
9月29日
23:44
袁枚论写诗技巧是要有收有放,所谓“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其实,这不仅是写诗的技巧,也是做事业的原则,所谓“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也。有人用你,就努力做事,兼济天下;不用你,就隐藏起来,独善其身。如果做人能大不能小,能放不能收,能刚不能柔,非但做不成事,而且容易引祸上身。
相关博文链接
微博碎录(171)
博文推荐链接
猫鼠共处·父子半脸·多改机窒
(博客日报首页“手机博客”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