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冤案平反窍门

(2015-01-20 23:55:51)

冤案平反,靠青天不如靠自己 | 历史

2014-11-20 来自:南都周刊

苍天有眼可不一定,但靠青天大老爷不如靠自己,自力更生才是王道。其实,做啥事都有技巧,冤案也并非没有昭雪的可能。仔细梳理清末民初的几起著名冤案,我们会发现,冤案平反有多处窍门。

文_陈事美

http://mmbiz.qpic.cn/mmbiz/V9V83VFzia0Scliccq7WKFdD6YfDZupiccCDJxobKB7x8BhatDNic8AllFQjQ9mkgvcwia4qwm2I0h5mIhnWJqHy9gw/0

(古代审案,重刑迅逼供,因此特别容易造成冤案。19世纪有位西洋画家,在见识了清政府的司法过程之后,画了一组关于清代刑讯的画,包括打板子、上夹棍、掌嘴巴等。)

古代社会不是法治社会,官僚昏聩无能又热衷滥施酷刑,导致错判、冤杀的现象比比皆是。冤案发生了,平反还特别不容易。老百姓于是形成了一种期待明君、期待“包青天”的心理,甚至希望苍天有眼。指望苍天有眼是很不靠谱的,也许苍天长的只是鸡眼。

苍天有眼可不一定,但靠青天大老爷不如靠自己,自力更生才是王道。其实,做啥事都有技巧,冤案也并非没有昭雪的可能。仔细梳理清末民初的几起被平反的著名冤案,我们会发现,冤案平反有多处窍门。

找老乡

先说第一种窍门:找老乡。

可以说,普通百姓远离家乡在省府或京城上访,找老乡是最靠谱的方法,没有之一。旧社会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人口流动也少。出门在外,乡情便是迅速拉近距离,获取信任的最便捷手段。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就是旧社会乡情的力量。对于在省府或京城的老乡,也同样会被乡情的力量感染,并积极出手相助。在晚清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中,老乡就是平反的关键因素。

杨乃武与小白菜被定案后,杨乃武的妻子詹彩凤带着儿子千里赴京上访失败。案件返回杭州重审,詹彩凤仍不断在省府鸣冤。此案被杨乃武的同学吴以同得知后,便转告了回乡探亲的浙江籍京官翰林院编修夏同善,夏同善决定出手相助。同治十三年,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进京,在夏同善的引荐下,遍叩浙江籍京官,挨家拜访寻求支持。有28位浙江籍京官对老乡杨乃武与小白菜表示出了极大的同情,对家乡官场的黑暗也非常痛心,他们果然很给力,联名致函都察院,详陈案件疑点与冤情,要求将该案件移交刑部审办。

在京官老乡的强势推动下,该案再次会审。但地方官僚与朝廷等实权派系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湘军势力气焰非常盛,而以浙江籍京官为首一派,则极力主张为此案平反,他们的要求还得到了地近人亲的江南一带官员的支持。最终,在案情大白的时候,慈禧也不得不站在浙江籍京官这边,主动处理涉案官员。假如没有京官老乡的支持,恐怕杨乃武家属早被关进监狱里了。

找新官

再说第二种窍门:找新官。

新任官员,尤其是年轻官员,往往有抱负,敢于作为。这样的官员要出政绩,就为冤案平反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但老乡好找,新官难求。不过,相比遇到“包青天”的几率,遇到新官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清末的太原奇案与民国时的杨三姐告状都是这样解决的。

在太原奇案中,调戏良家妇女的和尚被妇女的丈夫吴屠户打死,但因为和尚穿的是豆腐店老板莫老汉家的衣服,因此莫老汉被阳曲县令杨重民诬陷为杀人凶手,遭到严刑拷打。莫老汉确实有点躺着中枪的意思。而那个昏庸的县令为了掩盖罪行,随后又将为莫老汉伸冤的曹文璜视为同伙而关进大牢。冤了一个又冤一个,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

但无奈,此案已经报上省里、奏上刑部。多人奔走为其伸冤都未成功。眼看二人就要问斩的时候,上访的家属找到了刚刚上任的山西提刑按察司陈砥节,这官职相当于今天检察院的检察长。巧的是,一聊才发现,陈砥节还是曹文璜的故交。妥了,新官上任三把火,冤案很快平反。

再说杨三姐告状,杨三姐在二姐被“富二代”高占英毒死后,开始上访,受的罪不比杨乃武的姐姐少。滦县帮审收受贿赂,滥用刑罚,地保又不断做伪证,导致该案多次复审均无法翻案。此时,耿直的杨三姐已是身心俱疲,甚至家里人都反对她继续上访。但倔强的她还是上访到天津高等检察厅。即便如此,高家势力到处收买,上下打点,就连验尸官都被贿赂。冤案久拖不决,杨三姐在绝望中几欲自杀。

幸运的是,杨三姐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天津高等检察厅的杨以德,这位也是刚刚上任。厅长毅然主持公道,依法审判,最终将凶手高占英处以极刑。

媒体

找老乡、找新官,还要找媒体,找媒体就是造舆论。

媒体影响力大、传播力强,通过媒体的宣传制造影响,争取舆论的支持。官府方面,尤其是那些收受贿赂、滥用刑罚、草菅人命的官吏更是惧怕舆论。

在晚清时期,中国的报纸已经非常发达,报纸的权威大且敢批评朝廷,大小官员都要敬畏三分。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便得到了上海《申报》的大力支持。杨三姐告状也是受益于戏曲艺术家老乡成兆才的评剧宣传。

上海《申报》本是一份英国人投资的报纸,却是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无论是华人还是洋人,都将这份报纸奉为权威,影响力可见一斑。杨乃武案发一个月后,即1874年1月6日,《申报》发出第一篇新闻通讯《记禹航某生因奸谋命事细情》,全文约600字,文中用“禹航”代替“余杭”,暗指余杭人杨乃武。

随后,《申报》连续三年对此冤案进行跟踪报道,连续发表通讯、评论近80篇。报道中不断披露案件真相,还及时指出案件疑点,甚至全文刊发申诉材料。《申报》大胆敢言,如批评朝廷秘密审案。杨乃武的家属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媒体的威力,后逐渐主动为记者爆料。

杨三姐告状成功也是得益于媒体,得益于评剧的舆论宣传。当时,命案发生的第二年,杨三姐的滦县老乡、戏曲艺术家成兆才就通过老乡之口在哈尔滨听到了此冤案。成兆才激愤之下,回乡调查,后写成《枪毙高占英》剧本。冤案搬上舞台,在滦县、唐山、天津、北平等地四处演出,引发巨大轰动。该剧的持续演出为此冤案的平反争取了舆论支持。

高层批示

前边的各种关键因素都是主动地“找”,即通过上访人的努力就有实现的可能。那么还有一种关键因素,则是真的可遇不可求,那就是最高领导人的批示。

旧社会都是人治社会,再好的制度也顶不过最高领导人的一句话。多年的冤案其实只需要最高领导人一句话便可解决。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案就是慈禧出面干预的。杨月楼冤案轰动,一来因为杨月楼是名扬全国的京剧名角,二来涉及全国大富豪,所以影响很大,很快便被慈禧知晓。此案非其他普通百姓的冤案可比。普通百姓的冤案要想通天,让领导人高度重视,则必须做足前面三种“找老乡、找新官、找媒体”的工夫,否则,领导人也没那闲工夫干涉。

冤案能否平反,要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最基础的因素,那便是家属要顶住压力,坚持申冤。这是冤案平反的基础,否则没有家属的坚持,其他关键因素就很难发挥作用。

还是那句话,靠天不如靠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