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钱树·漫画
(图源网络)
绿化树怎么成了贪官的摇钱树
——阅报随话(184)
一棵银杏树,出厂价几千元,落地价却达5万元!
一株普通的榕树,账面上身价高达10余万元!
这些个“天价树”消息,近来伴随着一个新名词——“奢侈绿化”在媒体热传,令人咋舌。
据报道,近年来一些城市投人巨资,建设“绿色城市”、“花园城市”,大搞大树、名贵树木进城。一棵所谓的“超级银杏”,出厂价几千元,动用了所谓知名公司设计一下,落地价却达5万元。莫说银杏,即使是一棵普通的榕树,其在账面上的身价也高达10多万元。那么,奢侈绿化造成的实际价格与账面上巨大的差价哪儿去了呢?反贪部门一语道破:被供应商和贪腐官员分食掉了!
在一些地方频现绿化奢侈浪费的背后,掩藏着“黑色内幕”。据媒体统计,近3年来就有超过20宗林业园林系统官员腐败案,其中不乏多宗窝案,落马官员数十人。如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系统系列腐败案共涉及13名官员,其中局级以上干部2人,处级干部9人。该局原党委书记在林业专项资金分配拨付、园林绿化项目招标、企业资质核准等方面大搞权钱交易,大肆收受私人老板和下属干部贿赂共计人民币200多万元。再如重庆市涪陵区林业局腐败窝案中,该局上至局长、副局长,下至科长、会计共6名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共谋通过虚列广告费、虚列劳务费套取专项资金69万余元,存入单位小金库分赃,中饱私囊,集体贪腐。还如湖南省桑植县林业局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先后经历了6任局长都因受贿、挪用专项资金等原因,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城市绿化工程,是一项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市民生活休闲需求的民生工程。在老百姓眼中,林业园林部门也一直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然而,为什么城市绿化工程却滋生了如此大的腐败空间,“绿化树”怎么变成了一些贪官的“摇钱树”?说白了,是“奢侈绿化”风气长期存在,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制造了腐败可能。
近年来,一些城市建设者好大喜功,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片面追求“一日成林”、“一夜成景”,搞起城市绿化来大笔一挥,毫不差钱。其实,这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做法,不仅是政绩观在作祟,背后还有一本黑色的腐败经济账,还有一条黑色的经济利益链。
——规划设计“吹泡泡”。某地2013年的新区整体绿化做规划设计,施工总面积130万平方米,绿化施工总招标金额1.3亿元,设计费每平方米15元,加起来近2000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在上下打点和给有关部门人员的回扣上,这是业界人士心知肚明的“潜规则”。但是,收了2000万,设计却没请“大腕”,几个刚毕业的学生参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动,设计成本只花了几十万。因为对地方政府而言,比设计效果更重要的是设计公司的名气,所以花大价钱设计的城市不少,绿化设计真正有特点的却不多。
规划设计“吹泡泡”,是绿化浪费的根源和起点,设计费与工程造价挂钩,设计越奢华、工程造价越高,设计收费越高。而对后续施工而言,工程“蛋糕”越大,苗木销售、工程施工等能分到的就越多,一些掌握权力的人也能从中获取暴利。2013年落马的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原党委书记郭清和被查出在园林绿化项目招标等方面大肆收受私人老板和下属干部贿赂共计200多万元,其下属副局长刘燕堂为他人所请托的承接工程项目施工、设计等事项提供“帮助”,并收受他人所送款项共计50多万元。
——招标采购“藏猫腻”。一是施工招标搞“先上车、后补票”。尽管园林绿化施工方面有法定的招标固定程序限制,但在一些干部眼中都“不在话下”。江西抚州市金溪县原副县长徐俊以应付上级绿化检查需要紧张施工为由,避开正常招投标程序,先内定好施工单位,完工才“补办”邀标手续。并获得工程方提供的好处费6万元。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并不鲜见,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经常表示,赶工期时间紧,几十个绿化工程项目要马上启动,招标手续事后再说。于是,官商勾结,领导吃招标设计“大头”,下属吃承包“小头”,中层干部则“下吃上送”,构成环环相扣的腐败链条。
二是苗木采购搞“一笔糊涂账”。不同的绿化树种,成本差异巨大,决策背后就有了不小的寻租空间。河北某地政府招标绿化项目,起先推荐用本地几百元一棵的杨树,政府却要求从南方引进胸径40厘米上下的“超级银杏”,出厂成本就几千元,长途跋涉后,落地价1棵树5万元!2010年广西防城港市政府采购价10万元的大树,成本价只有2万元,其中巨大的差价被供应商和贪腐干部分食了。虽然园林绿化工程相关采购早有严格规定,但一些政府部门就是“买贵的不买对的”。各地园林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公司联合一些本地公司大搞绿化“围标”,把园林绿化变成权钱交易。

招“树”进宝·漫画
这些腐败现象都是在“奢侈绿化”的浮夸泡沫里滋生的。现在不少城市绿化规划随意,比如某地在23米路边绿化,种6棵乔木已嫌挤,规划图纸却要求种下27棵,栽下去树都堆成“一坨”。树太密根本活不了,用不了一两年必须挖掉。再如两年前某地机场路两侧的上百棵香樟树被挖出后,花七八十万元种上的一批新树,却依旧是香樟,理由是原先香樟太小,现在换成大的。另有一些城市的绿地总是被改来改去,或铲草种树,或挖树种草,或干脆砍掉原有树木,从外地高价引进所谓的提升城市品位的名贵树木。人们不禁要问,难道绿化规划部门真的没有基本常识吗?其实,个中猫腻恐怕早已昭然若揭:一为多花钱,钱花得越多,个人截留则越多;二为尽早进行下一次绿化埋伏笔,绿化“短命”,才有更多寻租机会。这些年,“挖了栽,栽了挖”的“短命绿化”何其多哉!所以,当“奢侈绿化”遇到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园林绿化就会变成权钱交易之所。
“奢侈绿化”在各地蔓延,其背后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祟。从近年来查办的反腐败大案要案看,许多都与“政绩工程”有关。贪大求洋、南树北种等愈演愈烈的“奢侈绿化”,脱离了园林绿化的本意,一些领导干部不顾自然常识和制度限制,把园林绿化当成长袖善舞的工具,不仅造成浪费,还为腐败留下了空间。在畸形政绩观的驱动下,部分官员和企业主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权力与经济共舞,官员们捞到了政绩,商人们敛到了财富。“政绩工程”下的寻租和腐败,使“潜规则”生态得以滋蔓,极大地增加了反腐败的阻力。
现在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建议,要从源头上遏止“园林绿化腐败”,提出了不少颇有见解的建言献策,其中就提到要掐住“规划”和“钱袋子”两个“七寸”,一是不要让城市规划变成地方领导干部“嘴上说说”,二是对园林工程的项目预算至少要向三公预算看齐,做好全面公开,细化到具体项目。透明公开和织密制度网当然都是防范腐败的良方妙药,但从根本上讲,迅速遏制地方政府的好大喜功,盲目攀比的畸形政绩观尤为重要,“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正确的执政理念和政绩观是城市建设的导向,它比什么都重要。否则,“绿化树”变成贪官的“摇钱树”并不是戏说。
博文推荐链接
绿化树怎么成了贪官的摇钱树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

绿化树怎么成了贪官的摇钱树
(博客日报首页“建言献策”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