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的腾冲和顺乡

(2014-03-28 08:27:09)
标签:

旅游

摄影

文化

历史

游记

分类: 行旅记痕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的腾冲和顺乡
云南腾冲和顺乡陷河两岸景色  (图源自拍)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的腾冲和顺乡

——云南游记之七

 

    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温馨而恬静。小河的两岸,杨柳绿依依,花开香馥馥。小河的外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小河的里面,石径曲折,房屋绵延,古朴幽静。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的云南腾冲和顺乡。

    和顺乡位于腾冲县城南4公里,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这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村里的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大方,乡间的石板小路干干净净,依山的水塘清澈见底。和顺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我国著名的侨乡。和顺不但华侨多,还出过许多侨领人物,用人杰地灵来形容它也一点不为过。600年历史孕育出的腾冲和顺,是古老的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共处、与外来的南亚文明相碰撞的交汇地。

    这些年,走了一些“古村落”,领略了它们各自的古朴风情,但我觉得最具文化内涵的无疑是云南腾冲的和顺乡了。它有着其他古村落所不具有的三个特色:和顺图书馆、艾思奇纪念馆和滇缅抗战博物馆。

    和顺仅有17平方公里的面积,却有着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该馆是腾冲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于1928年集资创办,馆内藏书七万余册,不少书是善本、孤本。深厚的文化渊源,可以从图书馆每一本泛黄的古籍中嗅出来。70多年来,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乡人心扉。国学大师胡适先生给图书馆题字,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也在这里留下墨宝。图书馆很奢侈,大铁门是从英国专门定做的,现在还在用着。和顺因图书馆而有着“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再说艾思奇纪念馆。艾思奇,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艾思奇,是哲学导师,是一个时代的偶像。艾思奇故居纪念馆,串楼同栏,西式阳台,中西合璧,环境清幽典雅。

    至于滇缅抗战博物馆,更是和顺乡一个了不起的创新。馆址是当年远征军反攻腾冲指挥部的旧址,而今天通过馆藏文物和大量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等,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那段历史。我将专门为此写一篇游记博文,将那段历史和我的感受和博友共享。

    腾冲和顺有一句顺口溜叫:“罗马的钟,捷克的灯罩,英国的花窗,德国的盆”,和顺的文化兼具包容性和多元性。在建筑上,可以领略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可以欣赏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身影,可以看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腾冲和顺寸氏宗祠的南亚风格大门、艾思奇故居的欧式窗户、“弯楼子”民居的英国铁艺,都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这样的云南古民居恰到好处地融为了—体。

    有个作家写过这样一句话:“分辨都会与山村最轻易的就是气息”,那就叫做“村气”。其实,山村也好,乡村也好,村气均不同,至于古村落,更有其特有的“村气”,那就是特有的古韵氛围。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组成古村落一种特有的古文化氛围。和顺乡有着中国所有古村落的古韵氛围,更有着自己的“村气”——书香。当人们熏陶在古典书香烟云里,怎能不感受和顺乡那包孕着中国传统文化心灵的律动和精神的满足。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的腾冲和顺乡
有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之誉的和顺图书馆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的腾冲和顺乡
中式建筑、欧式窗户融合的艾思奇故居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的腾冲和顺乡
风格独具的中西合璧建筑在和顺村处处可见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的腾冲和顺乡
和顺现存的四座牌坊之一的百岁坊

 

 

《云南游记》系列链接

金叶蝴蝶翩翩起舞的腾冲银杏村  大小空山:奔突地火留下的美丽疤痕  怒放在悬崖绝壁上的“浪文花萼”

野趣盎然跳珠喷玉的腾冲黑鱼河  “如有炉囊鼓风煽焰”的腾冲热   偶然撞见“小丽江”:腾冲玉泉园


博文推荐链接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的腾冲和顺乡  (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的腾冲和顺乡  (光明博客首页“原创精华”栏目)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  (东方博客首页“博客图片”栏目)

演绎古村六百年风情的腾冲和顺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