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浦江客
浦江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28,252
  • 关注人气:61,6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脚下的土地是否有毒”该惊醒谁

(2013-11-14 08:27:29)
标签:

杂谈

时政

环保

土地污染

美丽中国

分类: 阅报随话

“脚下的土地是否有毒”该惊醒谁
你脚下的土地是否有毒?  (图源网络)

 

“脚下的土地是否有毒”该惊醒谁

——阅报随话(166)

 

    近年来,人们开始仰望天空,关注大气污染的严峻问题。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自己脚下的土地是否有毒”是他们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近期,一个统计数据让人震惊:“全国范围内大概1/5企业搬迁场地都存在污染,污染场地大约在50万块以上”!

    这是近日举办的2013年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国际论坛上,有关专家提供的一个数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健康之时,如何将脚下的被污染土地变绿、去毒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中国污染场地现状如何?是否得到了有效治理?未来应怎样推进?这些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其实,土地污染问题早已在环保领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据专家分析,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一是来自重金属污染。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二是来自农药化肥污染。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据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而且,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如此“脚下的土地是否有毒”的警告,不能只是停留在一些专家学者的疾呼,而更应该惊醒各地主政者!

    不必违言,土壤污染的加剧原因有天灾,但更多是人祸。不科学的发展,就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何以这么说,因为土壤污染主要来自矿山采冶、工业“三废”、污灌、固废堆放等,这些人为造成的因素,是与近年来一些地方“宁愿毒死也要GDP”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发的。

    笔者曾经在东北农场工作过,故对这片黑土地还怀有一份感情。最近读了《经济参考报》上的一篇记者采访,深感震惊。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能不说是不科学发展观导致的。一是由于片面追求高产作物面积增加,使得化肥使用量大增。二是由于技术层面上落后,没有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耕地质量变化的最新情况。三是地方在建设桥梁道路时占用优质黑土农田,补回来的却多是相对贫瘠的土地。最重要的是,由于耕地质量保护法规不完善,作为耕地使用主体的农民缺乏保护耕地质量的主动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耕地转化为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耕地管理单元变小,使用权变更频繁,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不足,农民们说:“种几年后就不是自己的地了,谁还愿意投入保护?”黑土层流失,危及中国最大粮仓,这真乃大地之殇!

 

“脚下的土地是否有毒”该惊醒谁
土地污染状况让人触目惊心

 

    更严重的是,来自城区和工业的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已向农村转移。据统计,农村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工业“三废”和城乡垃圾造成的污染排放已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继续加重,水、空气、土壤污染十分突出,环境不安全隐患增多。据环保部调查,全国约有1000万平方公里耕地受到“三废”危害。耕地污染同时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近年来,尽管我国在“三废”处理、污灌控制、低毒新农药应用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但全国耕地污染的发展趋势仍不容乐观,农村(特别是城郊和乡镇企业密集区)的环境污染将继续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村镇耕地污染严重。

    在城市污染物向农村转移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城市自身的土地污染状况也在加剧。据有关资料反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意味着我国每年将有90—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经历城市化改造,大批污染企业正逐步搬迁,在城市中心遗留一批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地。监测结果表明,部分厂址的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需要注意的是,中心城区内大量“三废”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外搬迁后,虽然可以大大改善当地的大气、水和声的环境质量,但长期积累产生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已逐渐显现出来。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地区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

    不断发生的城乡污染事件告诉人们,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呵护,对公共利益和公众生命漠不关心,暴露出企业环境意识薄弱和地方政府责任缺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追求GDP为核心的政绩观,实行了不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意无意地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引进企业就是引进污染,发展经济就是破坏环境”的恶果。面对企业违法排污,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企业的保护伞,通过变通政策打擦边球,甚至开绿灯,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必须反思高歌猛进的产业发展模式,真正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土地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近年来,尽管我国防治土地污染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全国土地污染的发展趋势仍不容乐观。当然,治理土地污染与治理大气污染工作一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期治理时间。但是,这绝不能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监督缺失、拖延有毒土地治理的理由。建设“美丽中国”,绝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博文推荐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