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3-10-08 08:17:55)
标签:

杂谈

时政

经济

民生

黄金周

分类: 阅报随话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北京故宫十一黄金周拥挤不堪之窘况  (图源网络)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阅报随话(163)

 

    又是一年国庆,随着铺天盖地的旅游人流又是铺天盖地的黄金周争议。近年来,关于“十一”黄金周的存废问题一再引发拷问,延续了十多年的黄金周制度,无疑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对每次黄金周,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总是以种种说法予以充分肯定,好处多多。然而,人们不难从他们的说法中找出一个关键点:有关部门对黄金周的总结和盘点,几乎清一色以关注“盈利”的面孔出现。他们总会洋洋得意地宣称,黄金周带来了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确实如此,观察近三年来十一黄金周期间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景区接待游客人数、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民航铁路运送旅客量都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是,这些部门却从来不说,黄金周对整个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少明显作用?黄金周的弊端和危机程度如何?全体民众对黄金周的感受怎样?

    黄金周对整个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少明显作用?

    近日,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黄金周对旅游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实质性的正面效应,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明显作用。其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数量与旅游收入上升只强调了与上一年相比增加多少,而没有提到全年的旅游收入同比增加多少,没有对比实行黄金周后与实行黄金周前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变化。从黄金周实行之前的8年与实行之后的8年来看,黄金周对旅游业收入的增长没有任何明显的正面效应。其二,黄金周期间餐饮、交通等行业收入均逐年增长,但是黄金周也导致了金融、证券、期货、进出口贸易以及会展和入境旅游收入的大幅度减少。

    黄金周的弊端和危机程度如何?

    在充分肯定黄金周积极效应的同时,黄金周的负面作用也不可低估。其一,著名的景区景点几乎无不是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其二,黄金周内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其三,如按照黄金周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这种两难境地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其四,黄金周期间消费的火速升温总是伴随着节后的急剧降温,这种突击性的消费并不能夯实国民长期、稳定、可持续消费的基础。其五,黄金周前后全国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全力投入协调、管理、监督、检查,这种带有浓厚“政治性”、“运动式”色彩的行政手段,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管理方式的转型,也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与企业的成长。其六,全国划一实行黄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个月时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止工作。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构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不适应现代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快捷、连续运作的要求,尤其给外企和涉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黄金周决不是一种正常、健康、可持续的现象,也不是中国旅游业应走的高效益、低耗损、可持续发展之路。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右上图)10月3日,各地游览南京中山陵景区游客拥挤不堪,人满为患。

(左上图)10月3日,浙江海宁盐官景区观看钱塘江大潮人流胜似大潮。

(下图)九寨沟10月3日凌晨有近千旅客要求退票,游客甚至“攻陷”了售票处。

 

    至于问到全体民众对黄金周的感受怎样,深陷其间的民众更是怨声载道。其一,黄金周给人们带来的破坏性无法形容。一位游客说:这是快乐与失望相随的七天,这是远走高飞与拥挤不堪七天。连续一周超负荷的运转,给很多方面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一是黄金周已经成为了安全事故周,二是超负荷旅游给游客带来的损害巨大。其二,假冒伪劣、哄抬价格、坑骗游客、虚假广告等非诚信行为扰乱了假日市场,价格上涨和服务下降是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妨碍假日经济更快成长的主要原因。其三,各类旅游“瓶颈”犹在,人们对出游心有佘悸,交通仍是老大难问题。旅游信息缺乏也是一个大难题,信息不畅通、不准确、不及时,使游客“出不去”、“回不来”、“住不下”、“进不去”,简直是“花钱买罪受”,九寨沟便是明显案例。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忙于黄金周的职工和那些漂在大城市因种种原因不能“常回家看看”的人们,那些甚至节假日加班费都不能落实的职工在黄金周期间的无奈与伤痛。

    黄金周“煮”成“黄金粥”,说明黄金周不是一种最理想的休假制度安排,它走到了一个历史十字路口,黄金周运行已呈疲态,应该决定它的存废命运了。

    黄金周制度的确立,肇始于发展国内旅游、拉动旅游内需的动机。当初,我国设立“黄金周”的初衷无非有二:一是给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时间,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二是给我国的旅游、服务等行业注入活力,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不可否定,黄金周的设立对于我国经济的拉动和人们的休闲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但是矛盾也日益凸显,这充分说明全国上下亿万居民在同一个时段同时出行的休假制度并不是最佳选择。只有真正执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这种更自由、更有效、能为现代社会带来精神和物质双重享受的休假方式,才是解决目前黄金周困境,满足百姓休假制度的根本出路。




博文推荐链接

为何说黄金周走到了十字路口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光明博客首页头版头条)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浦江客: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博客日报首页“今日看点”栏目)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博客日报首页“建言献策”栏目)

黄金周为何说走到了十字路口  (东方博客首页“最新推荐”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