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似懂非懂游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

(2012-12-14 09:04:53)
标签:

文化

艺术

摄影

旅游

随笔

分类: 行旅记痕

似懂非懂游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
装置艺术作品《丽贝卡》·(英国)藤原西蒙  (文中图片均由浦江客拍摄)


似懂非懂游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

 

    上星期三上午,去离单位不远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走了一趟,确切地说,是似懂非懂地游走了一次,被当代艺术“熏陶”了一回。

    10月份以来,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以“重新发电”为主题的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所谓的“重新发电”,我理解,其中一个元素是就馆址所在地而言的。这里原本是南市电灯厂,造出了上海第一颗灯泡,后来发展成南市发电厂,上海世博会期间,改建成世博未来馆。同世界上其他工业遗址的尴尬境遇一样,上海一些大型工业建筑正在进行改造,南市发电厂改造成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从西藏南路右拐到了花园港路,虽然就在不远处上班,但对此地还是很陌生。博物馆犹如一片工业厂区,最显著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一根高耸的巨大烟囱,烟囱上有霓虹灯组成的巨大温度计,显示着当天的气温。这里看起来很工业,但又很时尚,很符合当代艺术的气氛。

    这天,参观的人很少,显得有些冷冷清清。一进大厅,抢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18米的《千手观音》装置艺术作品,这座钢铁版的“千手观音”向四面八方伸出的铁手里,放置着水壶、扫帚、球拍、青花瓷瓶、动物标本等等千奇百怪的物品,据介绍这是象征着物质社会和人们无尽的欲望。这届双年展也是中西合璧的展出,本篇博文先介绍一些西方展品。

    在大厅的右面楼梯一侧,密密麻麻从上而下地站立着一群造型相同的灰白色女性雕像,前面有两个倒在地上。(见题图)据介绍,这组装置艺术作品名为《丽贝卡》,是英日混血的当代艺术家藤原西蒙的作品。有介绍说,这种兵马俑式的当代复制品,其原型取自曾参与2011年伦敦骚乱的一位来自英国工人家庭的16岁女孩的真实身体。通过一大片空间展出的以这名女孩身体为基本形式的多达100个系列人物,或破碎,或残缺,甚至有割裂的肢体随意散落在地上,以唤起考古学或博物馆学的舞台效果,是对历史事件的玩味和诗意再现。说实在的,如没有搜索到以上文字介绍,我是看不懂这组作品的。

    所谓的“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这些艺术作品内容涵盖了科技、人文、社会、环境等切身议题,探讨当下的艺术形态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意义,诠释当代艺术的开放方式和本土内涵。

    当代艺术对一般观众而言,与欣赏传统的艺术作品的最大区别就是“看不懂”。且不说对中国的一般观众,就是对西方观众来说,也有很多人难以接受。据伦敦一家报纸报道,前些年在德国柏林的奥斯特沃美术馆,曾发生过一个意外,一名清洁工人误把一件由艺术家马丁·基彭伯格制作的装置艺术作品《当它从房顶开始滴落时》当成了垃圾清理出了美术馆。就这样,一件价值690,000英镑的作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另据报道,2004年,艺术家古斯塔夫·梅茨格在泰特美术馆展览的一件当代艺术作品,也被清洁工误认为是一个废弃的垃圾袋而清理出了美术馆, 而这个垃圾袋其实是展示作品里的一部分。

    从这些意外的“笑话”中,可见当代艺术似乎与大众还很遥远。这天,与我一起参观的有不少组织而来的老年观众,从他们的反应上可以看出,他们不能欣赏这些作品,很难理解这些作品。参观中,观众一般不表态,可能怕人笑话其没有文化。但心中可能在嘀咕:这些艺术家到底在想什么呢?为什么制作出这么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这就是艺术吗?同样,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普通大众,很多搞了一辈子艺术的人其实也没搞明白当代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很多画家眼里,当代艺术就是旁门左道,艺术家就是要在画室里好好画画,画几年素描再画几年色彩,基本功扎实了再搞创作,画出一些符合美学要求的作品,这才是正统艺术家。那些搞装置或其它艺术形式的当代艺术家其实就是想走捷径想成名又不努力好好画画的人。

    其实,这正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现象。文化史上的任何艺术种类,都有一个逐渐被大众接受的过程。上个世纪20-30年代,上海出现了一个多元文化格局。如在1935年,有人称之为“上海展览年”,在上海各类正式登记的展览会多达51个,几乎从新年伊始到岁末,每日平均有2-3个展览会。如伦敦艺展上海预展,中欧美术展览会,比国现代美展等,西洋画、日本浮世绘等外国艺术作品逐渐为国人接受。过去被卫道士们轰出去的,现在又被热情地请回来。当年曾经因画裸体模特儿而闹出风波的刘海粟,现在公然重回上海展出其人体画。时至今日,当代艺术发展迅速,前些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展示的大部分都是超现代的艺术作品,每次的展出都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参观人数已经超过了30多万人次,可见当代艺术在逐渐被大众接受。当代艺术发展虽然有很多失败的和负面的例子,但它经过一批先锋艺术家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创作历程,正在努力展示艺术家们对未来的一种探索精神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传统艺术一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引导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同样应该值得我们尊敬。 

 

似懂非懂游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
装置艺术作品《重裙之花》,用制服、椰子和降落伞等制作,头像是用椰子雕成的骷髅

作者是柬埔寨人梁西贡,主题为:战争是戕害人类的魔鬼。

似懂非懂游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
装置艺术作品《关联结构》,作者:法国露西·奥塔和乔治·奥塔似懂非懂游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
美国艺术家切克·马可姆特里创作的戏称为“变形金刚”的《图腾汽车》。

作品大小如同一辆普通的银色轿车,但重量却是它们的三倍以上。当电脑程序启动,

机械臂缓缓拉升,汽车就变成了一棵“会生长的树”,像有生命一样缓缓长大、长高、

甚至结出“气囊”一样的“果实”,最终变成一根20米高、象征生命力量的图腾柱。 
似懂非懂游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
莫妮卡·索斯纳斯卡(波兰)的装置艺术作品《楼梯》

 

 

 

 

博文推荐链接

似懂非懂地游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图)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

似懂非懂地游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  (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