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元化先生留影 (图源网络)
王元化留下的“精神的伟大力量”
想起王元化先生,是近日读了《文汇读书周报》上先生的一些旧作的缘故。
王元化先生是2008年5月9日逝世的,享年88岁。先生的一生可谓“一蓑烟雨任平生”,却“何妨吟啸且徐行”。先生走了,留下了一个长长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背影,值得后人崇敬。
先生是著名文学理论家、评论家、现代作家、著名学者、《文心雕龙》研究学者。他1920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信仰基督教的知识分子家庭,童年都在清华南院度过,故他在上海的书房名就是“清园”,著作多以“清园”为题。他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党组成员、上海文艺工作委员会文学处处长、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等职。1955年在反右斗争中被隔离审查,1959年被定为“胡风反革命分子”开除党籍,文革中又被打成历史、现行反革命。1979年平反后,与王力、王瑶、钱锺书等11人一起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1982年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1983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1985年5月不再担任此职。先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著有《读文心雕龙》、《清园近作集》、《莎剧解读》、《清园谈戏录》、《读黑格尔》、《清园近思录》、《思辨短简》、《文学沉思录》等。
知道先生,读他的书很少,主要是在《文汇读书周报》上间或读到了先生的一些文章。王元化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在《文汇读书周报》上留下了三十余篇文章近二十万文字,并三次接受该报的专访。先生的文章深奥,不大好读,但字里行间浸润着的渊博学识和独到见解仍吸引着我努力去读一些。先生逝世后,我又找了一些他的文章和纪念他的文章阅读,似懂非懂之中逐渐加深了对他的一些了解。
先生一生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影响的有两件事。一件是1955年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在长时间的隔离、反复审问和不断责令交代的压力下,仍然坚持不承认胡风是反革命集团,以致被定为胡风反革命分子,开除党籍,行政降六级。另一件是2001年周海婴在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中,披露了1957年毛泽东关于鲁迅假如今天活着可能会怎样的那段讲话前后,王元化对周海婴不为尊者讳、也不为亲者讳,敢讲真话的勇气给与了极大的支持。然而,先生给人们最主要、影响也最广泛而深远的是他著称于学界的晚年反思。
先生从九十年代开始,以不屈不挠的理性良知和批判精神对人文、社会做了深刻的反思。他从探索黑格尔的普遍规律到关注个体的特殊的经验,从相信人的理性无坚不摧到“我知我之不知”,从无条件接受“五四”的遗产到批判性继承“五四”精神,从推动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到对商业和科技文明的后现代反思,先生心怀人文,心怀社会,一路探求真理,从未放弃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责任。尤其是他对五四的再认识,更是充溢着他对中国现实和历史的忧患意识。

王元化先生著作和手迹
九十年代起,王元化先生先后演讲作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先生反复指出,五四除了个性解放、人的觉醒值得在中国思想史上大书特书外,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精神遗产。与此同时,他郑重提出,五四时期流行的四种观点今天有必要对它们作清醒的再认识再估价。
一是庸俗的进化观点,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书过程中,毫无例外地断言凡是新的必定胜过旧的。王元化说:“如果要探讨进化论对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界带来的消极影响,就应该着眼于今天仍在支配思想界的新与旧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新的都是好的,进步的,而旧的都是不好的,落后的。所以谈论旧的就被目为回瞻,批评新的就被目为顽固。”二是激进主义,喜走极端,它成了后来极左思潮的根源。王元化说:“对于激进主义的批判是我这几年的反思之一。”“激进主义不是五四时期才有的。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改革运动屡遭失败,这是激进主义在遍地疮痍的中国大地上得以扎根滋长的历史原因。环境过于黑暗,爱国者认为,只有采取过激手段才能生效。”三是功利主义,即以后学术为政冶服务的先声。四是意图伦理,形成了在学术问题上,往往不是实事求是地把真理是非的考虑放在首位。五四时期开始流行的这四种观点,在互相对立学派的人物身上,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发现它们的踪迹。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它们对于我国文化建设越来越带来了不良影响。
王元化先生强调,“我认为过去写五四思想史很少涉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很少被人注意,倒是表现五四文化精神的重要遗产之一。”“近年来受到学术界重视的‘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精神’,是五四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家知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大史学家陈寅恪的名言,他主张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陈先生讲: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毫无疑问,主张并坚持学术的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应该是中国现代学术的一个重要传统,王元化先生的力量源泉即本于此。
先生晚年的反思尤其是对五四的再认识,是学术界探讨和争论的问题,或可商榷或可争论。但先生倡导的“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及他崇尚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将永远激励我们后人。先生讲过一段很值得回味的话,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并以此祭奠先生吧!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敢于秉笔直书,说真话,这就需要有真诚的愿望,坦荡的胸怀,不畏强暴的勇气,不计个人得失的品德;同时,还需要对人对己都具有一种公正的态度。”
博文推荐链接
王元化留下的“精神的伟大力量”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大讲坛”栏目)
王元化留下的“精神的伟大力量” (光明博客首页“原创精华”栏目)
王元化留下的“精神的伟大力量” (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