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照耀台湾海峡风雨历史的鹅銮鼻灯塔

(2012-11-23 08:38:10)
标签:

旅游

文化

摄影

游记

台湾游

分类: 行旅记痕

照耀台湾海峡风雨历史的鹅銮鼻灯塔

 洁白圆形的灯塔矗立在连绵不绝的槟榔树林里  (文中图片均由浦江客拍摄)

 

照耀台湾海峡风雨历史的鹅銮鼻灯塔

——台湾游散记之十二

 

    沿着濒临台湾东海岸线的公路,前往垦丁鹅銮鼻公园,主要为的就是观赏鹅銮鼻灯塔。

    鹅銮鼻位于台湾岛的最南端,地处中央山脉尽头的台地,尖端挺伸海外形成半岛,三面临海,一面背山,是太平洋、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的分界处,南部海上轮船来往必经这里,其重要性犹如非洲的好望角。“鹅銮”乃高山族排湾语的“帆船”之意。因为附近香蕉湾的海中有一礁石极似船帆,又因这里北接恒春丘陵,衔山环海,突出如鼻,故得名“鹅銮鼻”。鹅銮鼻之所以著名,还因为这里有一座大灯塔。

    进入公园后,我们一行沿步道、穿丘陵,漫步向海岸边走去。一眼望去,远处槟榔等热带树林连绵不绝,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走到鹅銮鼻的“鼻”头上,我们看到了蓝天碧海中傲然挺立的一座碉堡式塔楼。我曾在大海边见过几座灯塔,但还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让人难忘的灯塔。

    灯塔的外观非常漂亮,圆柱形塔身,除塔顶为黑色外,塔身和四周围墙都漆成白色。据导游介绍,塔高约60米,塔身内分四层,每层各有铁梯15级,塔底周长110米,像巨人般巍然屹立在海岸,高高耸立,素雅亮丽。

    鹅銮鼻灯塔有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色,就是具有武装的设施。灯塔外围环筑着白色围墙,塔身如碉堡一样筑有枪眼,围墙也是满布枪眼,围墙外还有壕沟。整个塔区建筑屋顶都是“蓄水坪”,雨水沿着水管集流到地面下九座花岗石蓄水池,水源能够自给自足,这些都是当年为了防止原住民的侵袭与围困而建造的设施。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白天我们无法看到亮灯景色。据介绍,鹅銮鼻灯塔建成开灯时,是在塔上置放一个金属筐篮,里面燃烧木头或木炭。后来,燃料改用牛羊脂,以后又使用过煤油灯、电石灯、照明电灯。现在的鹅銮鼻灯塔,内设大型旋转透镜电灯,1800瓦的灯泡,置于21米高的圆柱形塔顶,透过19层碟形水晶璃镜片和巨大的反射镜,层数越多,放大率越大,经其聚光、折射、反射、放大后,白色光为180万瓦,红色光为31万瓦,因透镜旋转一周的时间为30秒,因此灯光每30秒钟射出一次。天气晴朗时,光力可达20海里远,是环台湾海岸线和离岛34座灯塔中最雄伟、最亮丽的一座。如果夜间来看,灯塔充满诗情画意,不枉为“东亚之光”美誉。

    鹅銮鼻灯塔命运多舛,记录着台湾一段艰辛坎坷的历史。鹅銮鼻附近的外海有七星岩暗礁,过去常有不熟悉附近水域的船只触礁沈没。因此,当时美国和日本政府要求清朝在此处设灯塔。迫于外交压力,清廷于1881年动工建塔,1883年建成。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清军在离台前奉令秘密焚毁了鹅銮鼻灯塔等处。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灯塔得到重建。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清军撤离时曾把灯塔炸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因其地理形势重要而屡被炸毁。1945年台湾光复后,又依原貌修复。现在的鹅銮鼻灯塔,已不全是初建时的风貌,它经历的百余年沧桑,铭刻着中华民族近代风风雨雨的一段历史。

    灯塔无语,它每天倾听着大海的涛声,每天闪烁着不疲的亮光,然而,谁能读懂它素白身躯里深埋着的情怀和隐痛? 

 


      照耀台湾海峡风雨历史的鹅銮鼻灯塔  
鹅銮鼻灯塔是台湾南部海域夜航船只测定方位的重要座标点,

是远东最大的海上灯塔,有“东亚之光”的美称
照耀台湾海峡风雨历史的鹅銮鼻灯塔
远眺漫长的海岸线洇染得翠绿一片,壮阔绚丽的山海画卷尽纳眼帘 

照耀台湾海峡风雨历史的鹅銮鼻灯塔
道路旁参天虬榕、热带林木遮天蔽日,身置其间仿佛进入旷古洪荒
照耀台湾海峡风雨历史的鹅銮鼻灯塔
凡到此一游的旅行者,都会在这座模仿王羲之笔迹写就的“鹅銮鼻”石碑前留影

 

 

 

博文推荐链接

照耀台湾海峡风雨历史的鹅銮鼻灯塔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

照耀台湾海峡风雨历史的鹅銮鼻灯塔  (光明博客首页“原创精华”栏目)

照耀台湾海峡风雨历史的鹅銮鼻灯塔  (东方博客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