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依依当兵梦,殷殷军人情

(2012-08-01 23:18:47)
标签:

杂谈

依依当兵梦,殷殷军人情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知青油画)·沈嘉蔚  (图源网络)

 

依依当兵梦,殷殷军人情

 

    从懂事起就想当兵,但一直没有当成,至今成为心中永远的痛和梦。
    我的少年时代是个崇尚英雄特别是崇尚解放军英雄的年代。那时,无论看书读报还是观看电影,无论朗读课本还是高唱歌曲,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英雄形象,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等英雄无人不晓,《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上甘岭》等等影片如数家珍,李向阳、杨子荣、王成等等电影中的英雄形象耳熟能详。记得二年级时,看《狼牙山五壮士》着了迷,竟在家庭学习时(那时城市学校条件差,上半天课,半天安排在某个同学家做家庭作业),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从家里的阁楼上往下跳,结果把自己的腿摔断了。
    崇拜英雄就特想当兵。上初一的时候,当时上海的一家专门培养飞行员的滑翔员学校——雷锋中学到学校招生,同学们踊跃报名。我和不多的几个同学通过了第一轮的体检,满怀信心地准备下一轮住院瞳孔放大视力检查(至今我的视力不错,既不近视又没老光),可第二轮再也没有接到通知。那时年幼不知其中缘由,一直到几次报名参军受阻后才知晓,是自己的家庭出身问题妨碍了从军之路。我只能暗自伤心落泪,从此把当兵的念头深埋在心中。如今想来,正所谓:“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然而,庆幸的是,这辈子兵没当成,却和军人结下了不解情缘。
    我和军人第一次集中的密切的接触,是在黑龙江军垦农场当知青的十年间。
    一九六八年,我报名到黑龙江主要是冲着“军垦”去的。那时,我所在的连队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二十二连。离开上海时,我们是穿着没有帽徽领章的军装走的。尽管如此,当时还是深感荣耀,就像当兵入伍一般。后来到了连队才知道,此非兵营而是农村也。准确一点讲,是受的部队管,拿的工人钱,干的农民活。聊作宽慰的是,不管怎样还属部队管,多少有一点军队的气息。
    和军人的接触先是从连队四川籍老兵开始的。我所在的连队老职工主要由三部份人组成:东北当地人、闯关东来的山东人和开发北大荒整建制转业的四川籍老兵。知青们爱听四川籍老兵用那抑扬顿挫的四川话讲述当年剿匪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那时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相当紧张,珍宝岛事件后,我们农场地处黑龙江,自然成了前线。知青们斗志昂扬,跟着老兵们学会使用枪支,还时常进行队列训练,野营拉练。知青们最兴奋又最怕的就是半夜深更紧急集合了,干了一天活,听到集合号累得都爬不起来,背着松垮的背包,睡眼朦胧地跟着老兵们在野地里紧走慢跑,颇有一种野战军的感觉。
    以后,又接触了兵团的现役军人们。刚到兵团时,团部股长以上的干部大多是现役军人。因为喜欢舞文弄墨,往团部去的多了,就和部队的同志打交道多了。起初,对部队的同志的印象是敬畏,后来逐渐熟悉了,才对他们有了较深的了解。他们大多工作原则性强,为人豪爽,处事果断。不足是对农场的生产和管理不够精通,做思想工作比较简单化。当然,后来他们中间也出现了一些坑害知青的败类,但应该讲只是极少数。平心而论,部队的同志从整体而言对知青是怀有诚挚的感情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保护知青、培养知青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当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军人领导重视文化工作,曾举办了不少通讯报道、文学创作、版画创作等培训班和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至今活跃在文化系统的优秀知青人才,这是值得载入史册去称道和总结的。
    此后和军人集中的密切的接触,就是到机关工作后的一段时期。
    在我所在的机关里,公务员中的退伍军人,主要是转业安置的团级以上军官及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官。这些同志长期在部队工作,有海陆空部队的也有武警部队的,有战斗在边防前线的也有工作在医院军校的,有威武庄重的男老兵也有漂亮活泼的女军官。他们的到来,为机关工作和生活增添了勃勃生机,是机关工作的一支有生力量。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所以我们机关使用的普通话里,在夹杂着上海口音的同时又夹杂着各地口音,煞是热闹,倒也成了一道饶有风趣的风景线。 除此,我也经常和驻地方的部队军人有来往。我所在的地区是连续几届的全国双拥模范城,一直和驻地部队保持着水乳交融的军民关系。
    这辈子和军人的情缘,是我一生的荣幸。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忠诚,学到了坚毅,学到了勇敢,学到了奉献。至今,我喜欢看军事影视,喜欢唱军旅歌曲,喜欢交军人朋友,看来和军人确有缘分,看来身上还尚存着一点军人的豪爽气概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