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绩溪上庄胡适故居
(浦江客拍摄)
感谢光明网首页“光明社区·热点博文”栏目推荐
感谢博客日报首页“手机博客”栏目推荐
容忍自由·崇敬大师·解读幸福
——微博碎录(76)
与文学恋爱
3月11日 19:32
读渤海朗夫博友的博文《让我和文学开始一场恋爱》,有感。博文写的富有诗意和哲理:“你无法承担文学的不幸,但至少可以将你的不幸依靠文学而获得拯救,那是心灵的拯救。”今天真巧在报上读到王安忆关于文学的一篇访谈录:忧患之下还是坚信文学的力量。朗夫将热爱文学比作恋爱,苦痛之中更多的欢乐。
“林疯狂”
3月12日 22:45
读纪金博文《从七连胜到五连败,能就此说“林疯狂”时代结束了吗?》,有感。“不可否认,和之前七连胜的时候,林书豪的表现是有所下滑。也许林书豪真的不完美,不过这并不等于他不能再创奇迹了”林书豪的疯狂时代应该结束了,人有高潮期,别人有适应期。但只要保持主力地位,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期待。
林书豪在NBA赛场上拼搏的场面
(图源网络)
追寻幸福
3月18日 11:03
德国生活艺术哲学家威廉·施密德在《幸福》一书中讲道,人生第一要务并非幸福,而是寻求意义。追求幸福,其实是在寻找意义,幸福只不过是被选中代替意义而已。而意义的本质是一种关联,确实如此,我们追寻生活的幸福,或者在工作中享受成功带来的幸福感,其实就是在寻找人与人之间亲密有效的关联。
充实幸福
3月18日 11:15
在施密德的眼里,充实是更高层次、更大的幸福,其中的应有之义也包含着必须应对“负面”的悲伤痛苦。越是努力实现这种充实的生活,幸福感就越强;如果只注重单方面的体验,比如只关注愉悦,试图挽留它,幸福感就会减弱。而充实的幸福的奇妙之处在于:要实现这种幸福,不必排除悲哀,反而要去接纳它。
忧愁丰富幸福
3月18日 11:19
施密德区分了抑郁和忧愁的差异:抑郁是感情的麻木,思维的僵化;而由敏感、多思产生的忧愁未必对身体和心灵有害。散步时沉浸于忧思之中,听音乐时浮想联翩、愁肠百结,会让心灵变得丰富。忧愁是文学、舞蹈、音乐和绘画擅长表达的永恒的主题之一。安排得当,浪漫的忧愁折磨、摧残人的一面就能得到控制。
容忍与自由
3月18日 20:02
昨天刚从安徽绩溪瞻仰胡适故居回来。胡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无可置疑。胡适可以视为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的是英美自由主义文化。胡适的文化遗产或思想遗产最有价值最根本的是自由主义:宽容、自由、多元。他的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强调没有容忍尤其是没有制度层面上的容忍,社会不可能有自由。
安徽绩溪上庄胡适故居
(浦江客拍摄)
不读书可忧,读灰书可怕
3月19日 22:43
为官读书重要,但读什么书更为重要。贪官也爱看书,胡长清经常看的是《肉蒲团》,马向东随身带着《赌术精选》,胡建学爱看《麻衣相法》。书犹药也。书籍向来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好书育人,坏书毁人。今日之官场,不读书之官,可忧也;那些手捧《厚黑学》,钻研谋权之道、治人之术之官,可怕也!
崇敬大师
3月20日 21:43
读渤海朗夫博文《爱读林语堂》:“伴随着林语堂,中国社会出现多少无聊的文人或者欺世的学者。但是,林语堂的作品终能拿来一读。这就是大师。”赞同,过去误读了林语堂,如今对林语堂佩服的五体投地。如今咱是左手周树人,右手林语堂。去年去台湾阳明山,时间紧迫,未去林语堂故居,至今视为憾事。
台北阳明山林语堂故居 (图源网络)
后
记
前年以来,随手之间,将一些阅读书报后的感想记录下来,写成140字之内的微博发布。虽然仓促成文,缺少深思熟虑、精心构思,倒也别有一格,自成情趣。日后,又将一段时期自己写的微博汇集成文,既可集中保存,又可自成一文,如日记体随笔。每篇小文加一个题目,尽可能保留原作,如修改便作说明,亦可加注或评点,不拘形式,权当自言自语吧。
《微博碎录》链接 微博碎录(75)
博文推荐链接
容忍自由·崇敬大师·解读幸福 (光明网首页“光明社区·热点博文”栏目)
容忍自由·崇敬大师·解读幸福 (博客日报首页“手机博客”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