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一次的中国春运,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迁移
(图片摘自网络)
感谢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推荐
感谢光明网首页“光明社区”栏目推荐
感谢光明博客首页头条、“原创精华”栏目推荐
感谢博客日报首页“建言献策”栏目推荐
感谢敏思博客首页“观点”、“群组日志推荐”栏目推荐
破解春运难题为何说关键在增加运力
——阅报随话(121)
2012年春运正在进行时。1月8日,今年春运正式启动,标志着又一次超大规模的春运来临。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集体迁移,相当于中国人口整体迁移两次。官方预测,今年春运客运人次将达31.58亿人次,同比增长9.1%。然而,面对来势凶猛的返乡潮,我们的政府部门尤其是交通运输部门显然是没有充分准备好。
据铁路部门预计,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2.35亿人次,同比增加1352万人,增长6.1%,日均需发送达588万人次,但目前铁路春运客运能力仅为382万人次。今年起铁道部为应对春运首次推出实名制购票政策,并首次尝试网络订票。然而运行第一周,网络购票就遭遇拥堵和瘫痪。1月9日当日,铁道部官方订票网站点击量超过14亿,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在同一天内点击了一次。照此估算,平均猛刷网站超过500次才能买到一张火车票。公路、水运和民航运输压力同样很大。由春运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效破解成为当下核心的民生话题。
这是一个纠结国人多年的老话题。有不少专家学者试图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户籍制度、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多种角度探讨解决之道。有专家认为,春运折射出中国当前社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以及资源过度集中,不利于统筹协调发展等宏观层面问题。也有学者指出,春运难的根源并不在运力,而是源于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春运所承载的“候鸟式”迁徙背后的深层问题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我认为,放眼于未来,这当然是应该的;但着眼于当前,更是迫切的。何以破解春运难题,一句话,关键还是要立足当下,增加运力。
为什么这样讲?基本点在于必须认识到我国目前的大规模春运是不可逆转的民意。首先这是传统文化影响。往深层次上讲,是中国节俗文化体现的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往浅层次上讲,我国还处在传统农业社会,一年生产生活安排大都受生产季节影响,形成一年欢聚一次的传统,代代相传,现代社会也不例外。其次是春节内容有其合理性和丰富性。人们辛苦一年,需要有整理心情的空闲时间,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之中最好的空闲时间。还有就是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一年之中也只有在春节能一家人有共同假期,有交流团聚机会。加之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高西低,导致居住地与工作地不一致,出现一年一度大迁徙。
有调查显示,民众普遍表示他们受传统春节文化和与家人团聚观念影响至深:77.1%的受访网友表示自己是2012年春运大军中一员,71.3%的网友表示今年春节期间出行主要目的是回家过年,20.8%的网友表示是为了探望亲友。当前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他们中每年至少有几百万人毕业后留在城里,不愿回到家乡。为了工作、求学和更好的生活,这些劳动者选择了在异乡奋斗。一年到头忙碌,只有春节才有机会和充足的理由回家与亲人团聚,重温亲情。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势头凶猛的春运不会在中国人视野中消失。我们只有顺从和适应老百姓的春节节俗情结,才能在此基点上想方设法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要在短期内破解春运之困,只有在增加运力上下功夫,而别无他法。不少专家对此建议,提升官方运输能力,采用水陆空多渠道疏通,多种交通方式联运的方式是基础。此外,还可适度引入民营和企业的运力,同时发挥社会救助的作用。
春运难,难在运量太大,大到超过了运能的支撑。春运难,还难在单向运输,数以十亿计的客流大多是从东部向中、西、北部单向流动。春运难,也难在大家都偏爱铁路。所以,要缓解春运难,需要全社会总动员。各种运输方式不妨“握指成拳”,铁路、公路、航空、航运尽快形成网络,形成便捷的通道,释放春运的压力。这种综合运输体系可以统筹资源,提供公铁联运、水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种“套餐”,既能最大限度挖掘运力,扩大旅客选择余地,也有利于节能降耗、提升效益。

2008年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广场惊心动魄的场面
安徽小朋友丁雨晗与爸爸妈妈一起乘上农民工返乡直通车回家过年(《新民晚报》)
如果真正把春运作为国家层面的一件大事来抓,不妨采取我们特有的“举国体制”的办法,充分发挥我们组织全社会力量的优势,在春节前一个阶段发动社会各界的运输力量,并通过政府层面有效组织,解决很大一部分的公路运输能力。如目前有些地区采取地方政府、大型企业、运输企业等联手组织运力送农民工返乡的做法,就是一个增加运力的创新。今年春运,上海的江南造船厂联手上海巴士集团,安排46辆农民工返乡直通车发往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的30多个县城,农民工兄弟不出工作场地就乘坐上了直达包车提前回家过年。上海巴士集团和交运巴士联手开通的返乡直通车,为在沪上打工的农民工提供了专车接送、直线送达的优质服务,免去了以往农民工兄弟过早通宵达旦排队购买火车票的麻烦,也不用扛着大包小包到处奔波、排队购票赶点乘坐长途车,时间地点都大为方便了农民工。为确保农民工返乡直通车的安全,所有车辆全部在车厢内安装上DVR监控探头,全程营运实施GPS卫星定位动态安全监控。每辆包车除配备了2名驾驶员和一名车长(农民工担任)外,每个方向还安排一名管理人员,负责安全教育、中途提醒、清点人数和行李。贵州省在接送出务工人员返乡和返城上也有类似做法,这不仅能部分缓解春运人流集中于铁路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也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一些农民工较集中的省份,可以借鉴延伸。
同时,分散人流也可以从缓解春运的压力。每年春运人潮来势凶猛,原因在于农民工回乡流、学生流和探亲流合三为一,如果能提前将这三股人流进行适当的错时分流,比如错时放假等方式,或许能有效缓解春运压力。比如能不能让各地大专院校提前放寒假并适当延长寒假期,以此错开和农民工返乡时间。再比如,认真落实企业职工年假,因为年假的时间比春节假期长,具体休息时间能自由掌握,可以避开春运高峰,这或许是缓解春运难的一个办法。
每年春运已成为整个国家面临的一次大考,不仅是对每一个需要回家的个人,更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应该讲,中国的运输部门在应对举世罕见的年度“中国式迁徙”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面对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缓解春运压力的呼声,政府有责任在短期内努力挖掘潜力,提高临时运能,并改善春运过程中的一系列的服务。春节,作为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作为亲情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政府有责任高度重视民众一年一度的阖家团圆的基本社会权利和人性需求,让每一个在路上的旅人,都能拥有平安而温暖的旅程。
博文推荐链接
破解春运难题为何说关键在增加运力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
解春运难题关键在增加运力
(光明网首页“光明社区”栏目)
破解春运难题为何说关键在增加运力
(光明博客首页头条、“原创精华”栏目)

破解春运难题为何说关键在增加运力
(博客日报首页“建言献策”栏目)
破解春运难题为何说关键在增加运力
(敏思博客首页“观点”、“群组日志推荐”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