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三钗”中的生命等级

(2013-02-23 16:48:01)
标签:

杂谈

“十三钗”中的生命等级

 

日期:2012-01-06 作者:孔曦 来源:文汇报

 

“十三钗”中的生命等级

  ■孔曦

 

  早早地和朋友一起看了《金陵十三钗》。就像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的,“《金陵十三钗》完全戳到我的哭点了。”从头到尾,我的眼泪也被张艺谋这位煽情大师骗去不少。影片的开头,真实到残酷的战争特技,收到了导演期望的惨烈的效果。

 

  但是,我的脑海里,总在浮现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后来被男主角约翰说了出来:“在上帝面前,不是人人平等的吗?”

 

  “他将要说的和做的太残忍了,为了保护一些生命,他必得牺牲另一些生命。那些生命之所以被牺牲,是因为她们不够纯,是次一等的生命,不值得受到他英格曼的保护,不值得受到他的教堂和他的上帝的保护。他被迫做出这个选择,把不太纯的,次一等的生命择出来,奉上牺牲祭台,以保有那更纯的、更值得保存的生命。是这么回事吗?在上帝面前,他有这样的生死抉择权,替上帝做出优和劣的抉择?”小说作者严歌苓描写的英格曼神父的困惑,被编剧淡化了。

 

  张艺谋说:“善良、救赎和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影片告诉我们,需要救赎的,是一心想赚钱的殡葬师约翰,是书娟的汉奸父亲,更是翠禧楼的妓女们。那些会说流利英语的女学生,则被赋予了特殊的符号意义——她们的贞操和性命,是十多个中国军官浴血奋战保护下来的。而这些军人,原本有望脱出困境。编导是否想传递一个信息——这些少女的性命远比操皮肉生涯的妓女的性命高贵?在这里,十二个中国少女似乎担起了守住中国女性贞洁的重任。为了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即使她们自戕,即使牺牲十多个中国军官,牺牲十二个妓女和一个少年,也在所不惜。战争、死亡和鲜血,似乎未能打乱和平时期的社会层级。事实上,南京大屠杀时被强奸的八万中国妇女,绝大多数都是良家妇女吧?

 

  张艺谋说:“我看到玉墨的那句对白‘我的身体明天就不属于我了,我今天就跟你回家吧’时,我哭了。我知道,电影要感人,两个社会底层的人,一个妓女,一个街头混混,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人从调情到动真情,这就够了。”

 

  在爱国的前提下,经过了决心赴死的洗礼和预设的死亡救赎,妓女,性,这些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人和事都罩上了一层光环,变美了。原本的低贱者,也因此获得了尊敬。然而,危险过去,她们背负的十字架依然沉重,一如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与投降的士兵一样,失身的妇女,在亚洲文化中,往往是不可原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