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为何说根子在教育

(2011-11-14 08:40:57)
标签:

杂谈

时政

民生

教育

青少年身体素质

足球

网络问政

分类: 阅报随话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为何说根子在教育

 图为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迪纳摩队少年足球队11∶0横扫北京地坛小学队场景  (图片摘自网络)

 

感谢贾东岸博乐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推荐

感谢敏思博客首页头版、“教育”“群组日志推荐”栏目推荐

感谢光明博客首页“原创精华”“教育·校园”栏目推荐

   感谢博客日报首页“建言献策”栏目推荐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为何说根子在教育

 ——阅报随话(116) 

 

    近日来,一个关于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新闻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今年10月下旬,一支原本来京旅游的俄罗斯少年足球队不经意间名震京城。这支名为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迪纳摩队的少年足球队,先以11:0横扫地坛小学队,然后又先后击败北京的一个小学队和一个俱乐部小学队。更让人汗颜的是,身材高大的中国学生比赛中跑了20分钟就气喘吁吁了。于是,网络媒体一片哗然,一场有关中国足球基础和青少年体质的反思掀起高潮。

    其实,这类新闻已经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新闻了。前些年,上海曾组织过中日中学生的足球比赛,结果前半场中国学生还可以抵抗一阵,可下半场就因体力不支而以惨败告终。另一则来自上海的消息也让人忧心。民航上海中专举办空中安保专业招生面试,考官们发现考生一个普遍存在的“软肋”——身体素质太差,与空保专业要求尚有不小距离。本来要测试3000米耐力跑,但又担心很多学生根本跑不下来。即便是俯卧撑、行进踏步走这样几个最最简单的动作,不少考生还是出尽了洋相:俯卧撑时要么臂力不够,要么由于发胖导致动作极不到位。行进走时,有的考生不是抬不起头挺不起胸,就是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很差。

    据去年一份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结果公布,我国青少年近10年来体质整体下滑!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青少年的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人群大幅增加,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病症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患病年龄提前了10到20年。据一份新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相比2007年略有好转,这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下滑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整体水平仍令人担忧。尤其是在肺活量、肥胖率、近视率、速度、耐力、血压调节机能等人体基本素质上,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整体水平仍悬在不合格的边缘。

    同时,另一份报告更让人忧心忡忡:2000年时中国中学生与日本中学生进行同龄组比较,只有17岁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日本,其他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均低于日本。2005年,中国中学生与日本中学生进行同龄组比较,只有14岁和17岁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日本,其他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均低于日本。2000年,中日两国小、中、大学生进行同龄组体能测试(立定跳远、握力和50米跑),中国10岁和16岁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19岁女生的50米跑成绩与日本接近,其他成绩均低于日本。2005年时,中日两国小、中、大学生进行同龄组体能测试(握力和50米跑),中国学生的成绩全部低于日本。 

    面对我国青少年近十年来体质整体下滑的现状,人们不禁要问:造成这种现象的根子在哪里?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但根子还是在教育!是一切为升学让路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造成了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整体下滑。 

    比如,学校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虽然从2006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阳光体育锻炼”项目,令学校轻视体育锻炼的状态有所改变,但学生的锻炼时间仍不多,尤其体育活动课流失现象仍时有发生。在上海,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学生活动课,八成多学校能保证每周2节学生活动课,但据调查沪上还有13%的学校只有1节或没有活动课,学校体育活动课经常被文化科目占用;有的学校甚至挂出两套课表,一套应付检查,一套是真正执行的“少活动”课表;体育活动课的随意性也较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教室做作业。

    而同时我们不无难堪地看到,日本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普遍多于中国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中国学生仅为6.3%;每天锻炼3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而中国学生仅为1.3%。日本青少年研究所2000年对中日美三国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美国5~12年级学生每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平均为12.6小时,每周体育课时间平均为2.35小时,学生体育活动主要靠课外。我国学生远达不到此水平。 

    再比如,体育场地受限也成为学生体育锻炼时的瓶颈之一。目前我国城区学校普遍场地不足,乡村学校则普遍器械不足。有的学校有体育馆,但也仅对运动队训练开放,其他的学生几乎无缘进去活动。还比如,学生课外活动的认识偏差。经调查,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我国74%的家长从来不带孩子一起运动,近70%的学生放学回家后就不允许出去运动。当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减压方式是上网、听音乐、看电视、和同学聊天,选择打球跑步等体育运动的只有约32%。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为何说根子在教育

日本每年都会进行有一万多所小学参加的U12“全日本少年足球大会”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A/13/B4/B4.jpg

韩国小学生参加军事训练营以锻炼意志和体力

 

    就大家关注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方面,中国已经落后了日本一代人。在日本的校园,足球和青少年的教育是融为一体的。目前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仅7000人,而日本足协注册的18岁以下青少年有几十万大军;我国持证青少年足球教练总人数仅为1.05万名,而日本是5.8万人;我国全国性质的小学生足球比赛早在10年前就已经没有再举办过,以前小有名气的“萌芽杯”、“苗苗杯”早就作古,而日本每年都举办各年龄段的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每年有一万多所小学和一万多所中学参赛,参赛人数达到几十万人。如此,中国青少年足球焉能不败?!中国足球焉能不败?!

    诸多原因中,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应试教育”的体制和理念造成了这种状况。现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英雄。上级部门评价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为主,中考、高考体育成绩没有决定性意义,这就使得教师也好,家长也好,只追求升学率,把体育课当成了“鸡肋”,可有可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有调查显示:在升学和考试压力下,我国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参加课外辅导,平均每人要参加3个辅导班,最多的要参加6个,将近70%的学生在上课日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两小时。

    更为严重的是,是当下教育部门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下滑的严峻局面持一种漠视态度,一种拖延状态。在中国小学生足球惨败的讨论中,我们几乎听不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声音。应该讲,2006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阳光体育锻炼”项目,令学校轻视体育锻炼的状态有所改变,但总体来讲决心不大,措施不实,见效不快。我们可以问一下,现在全国有多少学校能够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多少校长能将体育教学提升到人格养成与素质教育的应有的高度?有多少班主任能自觉做到不占用学生的课余休息和体育课时间?有多少家长能想到陪孩子一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而不是通过不正常的渠道谋求体育加分?又有多少体育项目在蜂拥进校园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为增强学生体质着想,而不是依然想着扩大项目发展基础、择机从校园中选拔好苗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整体体质下降的现实,着实让人忧心。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学知识、学文化,而且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刻,青少年的体质,对其本人、家庭和社会都影响甚大。身体是干事业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保证想干任何事业都难以成行。即使学识再高,才能再强,到头来也将力不从心,难以体现。学生体质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影响着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民族和政府,是应该无时不刻关注自己民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身体素质健康的。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必须先从教育抓起!

 

 

 

博文推荐链接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为何说根子在教育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为何说根子在教育  (敏思博客首页头版、“教育”、“群组日志推荐”栏目)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根子在哪  (光明博客首页“原创精华”栏目)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为何说根子在教育  (光明博客“教育·校园”栏目)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为何说根子在教育  (博客日报首页“建言献策”栏目)

http://uc.gmw.cn/avatar.php?uid=268506&size=small皇甫仁 2011-11-15

文化人之间的友情往来繁复多样。“伪友”乃以利相交者 ...(光明博客首页“点滴”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