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往事,白发书生神州泪

(2011-08-01 09:08:12)
标签:

诗歌

文化

文学/原创

读书

艺术赏析

人文/历史

分类: 诗词歌赋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F/DE/30/30.jpg

秋林高士图(元·盛懋)

 

感谢博客日报“文学长廊”栏目推荐

感谢敏思博客首页“文史”栏目推荐

 

追往事,白发书生神州泪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意译

 

    我登楼远望,无边无际的天空深沉昏暗,阵阵斜风夹带着蒙蒙细雨。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令人不堪忍受。

    我这双老眼平生喜欢纵目四海,环顾天下,幸亏有这百尺高楼,让我登临极目。想那刘玄德当年英雄自许,目无余子,顾盼自雄,“欲卧百尺楼上”。我今登临百尺高楼,放眼远眺,但见千山万崖,秋色浩荡无边。

    我不禁内心凄凉,老泪纵横。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俯视国都临淄,喟然流泪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令后人杜牧笑讽道:“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英雄无意个人得失,当以旷达之怀待之。我这白发书生的泪水,只为神州故国而流淌,决不会像齐景公登牛山那样只为个人生命短暂而感伤流涕。

    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渺无踪迹了。

 

    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自己才思敏捷,笔下豪气凌云,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心境无比苍老凄凉。

    常常怨恨世人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咏吟诗句,总爱套用南朝狂客孟嘉落帽典故。已有太白佳句“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更有稼轩绝词“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虽与老兵共一矣?落帽参军华发!”俱往矣,后人陈词滥调,俗不可耐。

    如果有谁观赏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连菊花也要笑他孤独寂寞,枉度重阳了。想那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而惆怅。直到好友送酒,大喜就酌,醉而后归。“竹叶于人既无份,菊花从此不须开。”

    暮色中,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藏匿到了西山后面。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F/DE/31/31.jpg

鹊华秋色图(元·赵孟頫)

 

                                               

  贺 新 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以荫补官,淳佑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学士。著有《后村大全集》。他的词继承了辛派词人的爱国主义传统及其豪放风格,词集名《后村长短句》,又名《后村别调》。

    注释:
①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高楼百尺:用三国刘备典故。据《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拜访陈元龙,问田舍之事,元龙“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许汜向刘备抱怨。刘备说,要是我的话,就要自己睡到百尺高楼上,让你睡地下,岂止上下床之间。后常用“百尺楼”代指忧国忧民之士居所。此处表示对天下的关心。

    ③牛山:用齐景公典故。据《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表示恋生惧死之意。词中表示自己的老泪不为个人的生死而流。

    ④南朝狂客:指东晋孟嘉。据《晋书·孟嘉传》载,孟嘉在九月九日与桓温共游龙山,风吹嘉帽落地而嘉不觉。三句意谓后人老是用东晋孟嘉落帽的典故来写九九重阳登高的豪情,陈腔滥调,毫无新意。 

    图解:

    《秋林高士图》,元代盛懋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盛懋,字子昭,生卒不详,约在至正年间(1341—1368),嘉兴(今属浙江)人。继其父业,初为民间画工,后受赵孟頫影响。擅作山水、人物及花鸟,笔力精劲,境界深奇。《秋林高士图》的景物分前后两层,前方画一碎石叠积的水岸,生长着几丛瘦劲的树木,枯枝挺立。其后一条平静而宽阔的河水,水边苇草丛生,在微风中轻荡。画家取景造物精细具体,其整体姿态又生动自然。前方丛树转折多姿,而其交错疏密,极有态势,有如秋寒之中,清劲萧疏。画中笔法精劲,细而不碎,墨色变化丰富微妙,迹简而意足。 

    《鹊华秋色图》,元代赵孟頫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鹊华秋色图卷》画济南郊外鹊、华不注两山的秋天景色。画面上鹊、华两山遥遥相对,右边的华不注山,自平地拔起,峻峭有余;左边的鹊山,则峦头圆厚。平原上,洲诸红树、芦荻、茅屋、鱼罾、行人往来如蚁。此画初看甚是平淡、干淡之笔,简率的墨色,似乎是追求一种清润、秀美和朴拙的格调,表现一种淡泊与平淡的意趣,极富笔墨趣味。明董其昌评此画说:“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元人赞誉此画是“一洗工气”,“风尚古俊,脱去凡近”。

 

 

 

博文推荐链接

追往事,白发书生神州泪  (博客日报首页“文学长廊”栏目)

追往事,白发书生神州泪(敏思博客首页“文史”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