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上海能有2000家书店?
(2012-11-15 21:13:43)
标签:
杂谈 |
官方处方来了:免增值税 原拆原回
5年内上海能有2000家书店?
本报讯 记者 郦亮实体书店有救了?日前,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的通知》,开出了拯救中国实体书店的“官方处方”。然而,本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对于这个《通知》国有书店叫好者很多,相比之下,民营书店却多认为与己无关。甚至有人认为该拯救方案“只救新华,难救民营”。
终于要给书店免税了
记者研读《通知》后发现,
这份所谓“官方处方”主要有三条。被业内普遍认为最可行的,正是对新华书店增值税的免征和退还。
上海博库书店宣传主管朱兵对本报表示,去年他们销售达到了6000万,按照四成利润的13%缴增值税,他们一共缴了300多万的税款。“如果这笔税真的能免,那么我们会及时向读者让利。”
当然,这笔税不是一免了之的。按照《通知》的说法,新华书店在获得免税后,一定要将这笔钱用在发行网点的建设上,以确保一座城市实体书店的总量保持稳定。现在很多地方的新华书店,因为效益不佳,纷纷将减免的税款用来发工资,关闭门店也是他们减少成本的手段。记者同时注意到,免税计划并没有提及危机更为严重的民营书店。这些书店一方面支付高昂房租,一方面缴纳巨额税款的局面,一时半会不会发生改变。
上海书店租客很难获庇佑
《通知》中被认为最振聋发聩的条款应该是,今后,住建部门在城镇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预留包括出版物发行网点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同时就书店的拆迁安置重申就近、定额还建的原则。
但是,这个条款被认为在上海执行难度最大。首先“就近、定额还建”显然是对房东而言的。朱兵告诉本报,现在上海的国有书店,除了博库书城宜山路店和新华传媒旗下几家大店之外,基本上都是租用别人地盘的房客。
上海民营书店更是清一色的租客:“现在很多聪明的房东都和书店签订了协议,协议写明如果由于非人为因素门店要拆迁,书店将不会收到任何来自房东的补偿。所以将来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房子被拆后,房东拿钱,书店一分钱拿不到,而且还得乖乖搬家。”
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就是南京西路上海少年儿童书店去年的关门。因为是租客,少儿书店不仅因为商业开放关了门,而且也没有找到新的去处。记者了解到,较之外地,寸土寸金的上海情况比较特殊,像江苏浙江等地的新华书店大多都是门店自有,因此,他们从“官方处方”获得庇佑的可能性更大。
民营书店,被遗忘的角落?
就在业内多多少少为“官方处方”的积极效力而拍手称快的时候,昨天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旁的学人书店依然很冷清地开着。店长告诉记者,她也注意到了有《通知》下发,但她认为这件事与学人书店无关。“免税只免新华书店的税,我们这是租用上海大学房子的,自然也没法享受‘定额还建’的保障。最要命的是,上面说书店要建在繁华地段,可是我们这是在郊区,根本没人管啊!”
《通知》并没有提及民营书店最关心的租金问题,这让他们很失望。业内认为,这可能会使国有书店获得少许喘息和保障,但民营实体书店的倒闭暂时没有办法遏止。
“官方处方”中还有一条,就是提出了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目标和任务,即到“十二五”末,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网点数将达到0.13个。按照这个目标,再过4年,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上海,应该拥有2000余家书店。可是现在只要书店倒闭潮还在继续,这个目标显然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