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D/9D/AA/AA.jpg
建设和谐家园是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
(图片摘自网络)
感谢敏思博客首页“群组日志推荐”栏目推荐
向纷繁世象纵深处延伸的思考
——写在我的《阅报随话》100期之际
真巧,至2010年末,我在新浪博客上开辟的时政评论系列集《阅报随话》正好100期。这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个值得纪念的事情。
自2007年11月21日写下第一篇《阅报随话》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光。说来有意思,我开辟这个专栏的初衷,是准备写一些文化类博文的,无意涉足时政评论。一年后,有两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一件事是老友和博友——“虚谷”惨遭车祸身亡的事故,使我从我国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屡禁不止,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害”的严重事实引发了思考。我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人本理念和不尽合理的道路设计规划、水平能力和机制滞后的道路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执法不够严厉等,归根到底都是和我们政府的管理有关的,要通过博文向政府表达诉求。另一件事则是随着网络问政趋势的向好,激发了自己写时政评论的热情。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竟写下了百篇时评文章,涉及民生诉求,市场规范,收入分配,维权主张,干部体制、教育卫生等多方领域,与博友交流,向政府建言献策,而且有过半的博文被新华网博客和新浪草根名博等网站博客首页推荐。
喜悦之余也有苦恼,有些人对我写作时政评论不理解。记得有位博友在我的博文后留言指责,你们这些人为什么总是发牢骚,对政府不满意?!现在的时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为什么你们还总是不满意?!也有同事对我说,你也是官场中人,怎么老是在写批评政府的文章,要当心啊。由此,我想起在报上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讲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有良心,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知识分子如此厚爱重用,你们为什么还是这样尖锐地批评政府?!其实,这些可爱的同志,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正是由于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最开明的时期,才会产生网络问政这样监督政府的手段和平台。正是由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才会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地揭露时弊,建言献策。幸亏我们的党和政府有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的政治胸襟,察民意、观民色、纳民声,将群众的批评之声当作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的风向标。在世人瞩目的全国两会上,温总理铿锵有力地提出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做到这一点,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这种将政府工作自觉置人民群众监督之下的坦诚态度,令人感动和期待。同时,让人高兴的是,我写的一些时评文章也发表在一些报刊上,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赞同和好评,充分显示出当前政通人和的好气象。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D/9D/B7/B7.jpg
去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当然,写时政评论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冷静思考。对时评写作者来说,“说什么、怎么说”,这是一个问题。“说什么”,也就是选题的问题。现在翻开报纸,打开网络。每天都有热点事件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由于写作条件所限,再加之我写作速度很慢,我只能在“深”字上下功夫。我谨慎捕捉那些触及社会比较普遍、比较深层、比较有典型价值的问题。我选用的题材严格遵守一个“实”字,全部选用包括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在内的报道事实,不参与那些耸人听闻的炒作,不作为吸引眼球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章。
“怎么说”,也就是议论的问题。现在的一些时评文章,“义愤填膺”的多,停留于简单的痛斥、嘲讽。我注意在写作中尽可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见,尽量在批评问题的同时,提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说实在话,我写得很慢,写得很苦,写每一篇文章都要翻阅和搜索尽可能多的参阅资料,尽可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能为政府改进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我们的时评博客就像堂吉诃德战风车,自我感觉良好,见文章上了首页,寻思问题能够有所解决,实在是“迂”得很。令人五味杂陈的是,几年前的一个话题,可能延续到今天,我们依然在讨论,不过是换了个地点,换了个主人公。两年前,我怒斥和呼吁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屡禁不止现象,今天依然延续,甚至更为严重,“世界第一害”、“世界第一”的“桂冠”至今戴在中国的头上。去年岁末临近,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选择中央明令禁止、百姓深恶痛绝的一些典型事件进行舆论监督,记者对其中部分案例进行了追踪回访,结果是有喜有忧,令人遗憾的多。再盘点网络监督,也是有喜有忧,不少让人“围观”的典型事件成了“烂尾楼”。一些地方政府有的蔑视舆论监督,我行我素;有的熟稔新闻监督“此起彼伏”的规律,奉行“拖”字诀。所以,我们要承认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我们要遵循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不能放弃我们的坚守。因为在我们的努力下,总有些变化在悄然发生。公共舆论中的一次次质疑、争论,是功不可没的。
我的这篇文章,受到了《工人日报》新闻评论版创刊十周年社论的启发。它的题目富有诗意——《将我们的思考向纷繁世象的纵深处延伸》。我改用了这个富有诗意的题目。这里,我再改用文章的一段话:我深知,尽管我的力量有限,但我话语的努力会让人们听到有一种声音在网络传出,它是微弱的,但它毕竟是存在的,我不会停止我的思考。所幸的是,今天我的同道越聚越多,网络评论的异军突起最为显著。我期待与更多的同道结伴而行,从我们一贯坚守的理念出发,将我们的思考向纷繁世象的纵深处延伸,共同培植和见证网络时政评论这块芳草地更加郁郁葱葱。
博文推荐链接
向纷繁世象纵深处延伸的思考 (敏思博客首页“群组日志推荐”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