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代”标签缘何会加剧社会心理隔阂

(2010-09-02 08:26:36)
标签:

杂谈

二代

民生

和谐

时事评论

分类: 阅报随话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C/2B/94/94.bmp

 

感谢贾东岸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推荐 

 

“二代”标签缘何会加剧社会心理隔阂

——阅报随话(95)

 

    近日,上海《新民晚报》头版的一篇报道引起了一些议论。这篇报道题目很“跳”:《他从家里叫来一部凯迪拉克帮忙——上海世博志愿者中“富二代”的几个小故事》。报道的本意还是不错的,它通过记者采访三个“家庭资产上亿”、“父母是民企股东,在德国读高中”和“在父亲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的“富二代”,讲述了他们在参与世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正在悄悄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的故事。

    报道写的很生动,然而有些描写很“刺激”普通读者的眼球。如有个“富二代”中学时曾迷上了打游戏,花的钱足够买辆“桑塔纳”。再如志愿者工作站急需运送物资但没有车,这个“富二代”就说:“我叫家里把车开来帮忙吧”。司机开来大家一看,居然是一部凯迪拉克豪华轿车。还如,这个“富二代”的“富妈妈”在汶川大地震时,拿了张空白支票让工作人员随意填写捐款金额,等等。我周围的一些同事在问:“这是在表扬富人,还是在炫耀富人?” 

    这篇报道发表后,据晚报编辑部第二天报道,有不少读者纷纷来电来邮发表看法。当然,经报社挑选的读者意见大多是肯定这篇报道的积极意义的。但也客观地登载了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的意见:“富二代”“贫二代”“官二代”,这些概念定义不太严谨。无论哪个群体或社会阶层,都有好人坏人,不宜给某一群体盲目“贴标签”。当世博会志愿者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无论家庭贫富,无论什么阶层,都有可能在自理能力、个人修养、公民意识,乃至爱国观念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尤其是“80后”的独生子女,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尽快走向成熟。

    我很赞成胡守钧教授的观点,“富二代”“贫二代”“官二代”,这些概念定义不太严谨,不宜给某一群体盲目“贴标签”。胡教授提出的观点,正是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媒体介绍,大约从2009年夏天开始,“富二代”“穷二代”和“官二代”这几个新鲜词汇开始在网络上蹿红。而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二代话题正式进入最高民意机构的视野。主要来自网络的这些概念,已经成为公共话语。在政策层面,各级各地党政系统也出台或者酝酿应对之道。比如有的地方党校对富二代开展培训,有的地方出台提高经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和弱势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等等。而在社会层面,“快乐男声”中富二代和评委的交锋,六成女大学生愿意嫁富二代等等这样的新闻总是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二代”标签被广泛关注的背后,是社会对家庭背景等先赋性因素在财富分配中作用不断强化的不满。近年来,关于“富二代”的负面事件不断增多,在热议“富二代”的背后,是人们对财富分配靠出身而不是靠个人努力的不满情绪。与“富二代”相对的是“穷二代”,而决定他们在财富分配中的弱势地位的,不是他们个人的努力程度,而是家庭出身。人们担心,“穷人永穷,富人永富”的利益格局,将使一部分人绝望而走到社会的对立面。河南固始县公选乡镇长、温州市龙湾区公开考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事件之后,“官二代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官二代”的出现已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入官场或事业单位“吃财政饭”更是早已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由于官场职位稀缺,竞争人数众多,就造成往往只有当地权贵子弟才能被选拔到比较重要的岗位。还有“垄二代”现象,群众反映也是非常强烈的。电力职工的孩子进电力,烟草职工的孩子进烟草,一些垄断企业“体内循环”“职业世袭”用人机制不同程度存在。这种不公正现象,正在对劳动致富、奋斗成才等传统价值观造成冲击,同时加剧了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心理隔阂与对抗,为和谐社会的构建留下了重大隐忧。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C/2B/A2/A2.jpg

南风窗2010011期封面:转型中国的二代现象

 

    然而,所谓的“二代”现象是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随意加以标签,不仅不能准确地反映现象本质,而且极易造成社会群体之间的心理隔阂。现在不少媒体过多聚焦“富二代”等群体,有的连篇累牍地宣扬个别富家子弟炫富作为,有的则不分青红皂白的咒骂富家子弟,这很容易引发社会大众的不良观感。

    其实,就“富二代”而言,这个群体的形成和现状也是很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据说,“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这个节目。该节目对“富二代”的定义是:80年代出生、继承上亿家产的富家子女,他们被称为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有人曾给“富二代”分类,有所谓“有知识成功型”、“纨绔子弟败家型”、“顺其自然型”、“父衰子落型”,虽说划分不算很准确,但大致为这个群体描出了一个轮廓。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富一代”大多也是平凡人家出身,靠自身辛苦打拼而成为富裕一族,对社会现实、对普通大众还有相当的了解,对穷人也不失悲悯之心,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他们的孩子不少非常珍惜父母打拼所积累的家业,努力学习,积极开创,不断获得成功。据我自己对一些温州企业家的接触,感觉也是如此,他们的一些孩子还是很优秀的。当然,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家在打拼创业中吃了很多苦头,就不愿意让子女吃苦,子女生活条件太优越,往往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很多人学业未完成,给家业也形成了威胁。更有个别的“富二代”,依仗家里有钱,耀武扬威,有恃无恐,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所以,“富二代”问题引起了他们父母的焦虑和地方党政部门的担忧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对此现象不易过多聚焦,尤其不宜片面宣传,渲染炒作。

    “二代”现象,说到底是人们对部分领域分配不公而引起的对社会整体不公的看法。目前,社会对富人、官员、垄断行业职工等的负面情绪有所积累,“二代”现象造成的社会心理隔阂出现苗头,必须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警惕。相关部门要在舆论引导、用人机制、社会管理等方面着手,努力消弭不同收入群体的对立,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媒体也有责任多做一些正面舆论引导,如胡教授倡导的那样:无论家庭贫富,无论什么阶层,都有可能在自理能力、个人修养、公民意识,乃至爱国观念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尤其是“80后”的独生子女,要引导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尽快走向成熟,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博文推荐链接

“二代”标签为何会加剧社会心理隔阂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