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蚁居”与“出海”

(2010-08-20 09:15:48)
标签:

杂谈

蚁族

房价

和谐

民生

时评

分类: 阅报随话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C/0E/20/20.jpg

常见的“蚁族”“蚁居”场景    (图片摘自网络)

 

感谢敏思博客首页[观点]栏目推荐

感谢文学博客网首页推荐

 

“蚁居”与“出海”

——摘自2010年1月12日《联合时报》

作者:浦江客   

 

  上海的高房价,让不少从高校毕业不久、正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外来大学生选择了“蚁居”,也让一部分在上海小有基础的人选择“出海”,去外地安家。

  由于上海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不少白领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打算“出海透口气”,过不同于上海的更为轻松惬意的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出海”原因中,房价过高、租房太贵,是不少“出海族”移居外地的重要原因。

  “我真的很想留在上海,但我买不起房子。”这句发自肺腑的话,代表了广大希望移居上海,并为上海发展贡献才华的80后大学毕业生的心声,听来令人心酸。

  上海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尤其取决于知识化的年轻人才。这种知识化的年轻人才将对上海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它为上海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年龄结构,使得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与经济发展同步,客观上减少了上海现代化进程所需的代价与负担。所以,上海在培养吸纳外来高端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完善外来梯队人才建设,给予这些构成金字塔塔基的外来年轻人持续关注。当前吸纳外来年轻型人才工作的瓶颈之一,就是本市房价过高的问题。

    上海的高房价有其特殊的背景原因。希望政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困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房价问题。俞正声书记说得好:“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使年轻人有房住,这是我们的政策导向。如果忘了这条,从理性上讲也不行。为什么呢?上海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如果你房价高得让人才都不来了,你上海有什么希望啊?”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C/0E/21/21.jpg

《联合时报》刊登我文版面截图

 

 

    后记

    这篇文章改自我去年末写的一篇博文《80后小夫妻月薪过万为何还是挥别上海》。文章发布后,引起博友们的关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博客日报首页等予以了推荐,新华网“发展论坛”也在首页进行了推荐并组织了讨论。同时,我也向上海《联合时报》进行了投稿,《联合时报》于今年1月发表。来自外地在上海工作的一批白领在“蚁居”还是“出海”问题上的艰难选择,正是全国各大城市青年白领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很现实,很痛苦,很艰难。当然,这类题材的文章很多,说明问题之严重。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们“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房价继续攀升,令人咋舌;白领们继续“蚁居”,悲凉“出海”。怎么办?写字的人只会写字,只能继续说,尽管“说了也白说”。

    原文刊登如下:

 

80后小夫妻月薪过万为何还是挥别上海

 

  我很喜欢看的上海《青年报》从11月23日起,推出了“后毕业时代·青年生存成本调查”系列报道,颇引人关注。系列报道的第一篇就是讲房价问题,联系近来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蜗居》,更是引发了年轻人热烈的讨论。

    据报道,截至11月21日,上海商品房成交均价已经突破了15000元/平米的大关,“外环内无万元房”让不少刚从高校毕业不久、正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选择了“蚁居”,也让一部分在上海小有基础的人选择“出海”,去外地安家。报道选择了一位80后青年张林的经历,为我们讲述了另一个《蜗居》的故事。

    2005年6月,上海一家知名高校金融系的毕业生张林凭借着出色的专业背景和成绩顺利被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录用。张林的岗位是期货交易,第一年给的月薪是5000元,之后工资还会根据工作年限上涨,每年还有学习进修的机会。张林的工作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落实了下来,随即把在广州工作的女朋友接到了身边。为了节省开支早日圆自己的买房梦,张林和女朋友在杨浦区租了一间老公房。虽然住得并不舒服,但是能从寝室的集体生活到两个人蜗居的生活,他已经非常满足了。他和女友都非常拼命,每加一次班,都能感觉到离我的买房梦更进一步。工作仅一年,张林就被单位定为内部培养对象,工资也跟着涨到了6000元。

  张林的算盘确实打得很好,由于上海是国内金融领域的核心地带,对于他这样金融专业毕业的人来说,上海的工作机会是最诱人的“镀金方式”,“上海工作一年所获得的经验远远超过老家同样岗位工作5年所能获得的经验。我这么拼命就是想在上海安家,圆一圆我的事业梦想。”2007年,在工作满两年之后,张林凭借优秀的业务能力被一家证券公司相中,尽管原来的单位极力挽留,但由于对方开出了月薪1万的“高价”,张林毅然辞去了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跳槽去这家公司从事IPO上市的分析工作。

  虽然工资节节攀升,张林和女友又非常节省,然而,2007年时上海的房价已经达到了一个高点。他曾经在刚毕业时与女友一起看中的一套位于闵行的90平米的房子已经从原先的50万涨到了80多万。也就是说,虽然他的工资翻番了,可是仍然追不上房子的涨速!转眼到了2009年,两个已经工作了4年的年轻人到了必须考虑结婚的年龄。看着银行户头里他和女友辛苦攒下的20多万元存款,张林再一次踏上看房路。可是那个时候,控江路的房子已经均价2万了,也就是说90平米的小套就要180万,首付两成的话月供4000多元,这一点他和女友省一省是没问题的。但是,30多万的首付加上买房的各种手续费和税费,他当时20多万的存款实在是捉襟见肘。他的父母是南宁的下岗工人,女友的家人则在农村,两边老人都指望不上,小夫妻的矛盾又在升级中,张林最后决定带着老婆回南宁。他对记者说:“我真的很想留在上海,但我真的买不起房子。老家5000元房价的房子几乎堪比‘豪宅’,想来这样日子或许会好过点。”在现实面前,原本带着雄心壮志想要在上海这座金融城里大展拳脚的张林不得已带着新婚的妻子踏上了回老家的K537次列车。 

    张林的遭遇是个个案,但高薪白领买不起住房绝不是个别现象。记者还采访了一些白领,如上海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一家日资企业工作的小于。她和丈夫两人的月收入税后都有7000多元,但上海房价太高了,无奈之下,丈夫在老家重庆的解放碑附近买了一个10平米不到的小商铺,计划将商铺租金可以存起来在上海买套房。不过几年下来,小于靠着重庆商铺出租赚来的租金远远抵不上上海楼市涨价的脚步。即将到来的小宝宝又需要住房,于是,小于和丈夫考虑不如回老家。

    又如毕业于上海某知名高校的新闻学院在上海一家媒体工作的小刘,工作几年后,他的工资虽然跟着涨了一些,可是房子却越发买不起了。他当年去了广州的同学凭借工作几年的积蓄都纷纷在广州买了房子安了家,可是当年留在上海的同学大部分却仍然是漂在上海,都没有房子。想想自己也快要30岁了,没有房子总归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情,而自己在上海的工作肯定是赶不上买房的脚步了,小刘只得辞职去了杭州一家著名的外资公司当媒体公关。

    从记者的调查发现,“出海”已成为了不少白领职场论坛上的热门话题,像小于和小刘这样的“出海族”并不在少数。由于上海工作压力大、买房成本高,不少白领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打算“出海透口气”,过不同于上海的更为轻松惬意的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出海”原因中,记者发现,房价过高、租房太贵是不少“出海族”移居外地的重要原因。“年轻人是应该打拼,可是,结婚生子是很现实的问题,只有钱却没有房子总归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情。”

    同样,人们还注意到上海居住着一群“蚁居族”。这部分人群的年龄主要也是集中在80后,工作年限通常都在5年之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在一些合法和违法的出租房屋地区形成聚居。如去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王目前就职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年薪近万元的他为了买房一直和同学一起在普陀区一小区内群租。据他讲,他群租的房子基本上就是“白领之家”,三房两厅的房子住着近10个白领。小王有父母的“赞助”以及自己总共20万元的积蓄,然而一个月的看房经历却让小王发现,原来上海外环内根本找不到万元内的新开楼盘,而这也彻底打消了他想要留在上海的念头,等有足够的资历再跳去别的城市谋求发展。

    “我真的很想留在上海,但我真的买不起房子。”

    句发至肺腑的话,代表了广大希望移居上海并为上海发展贡献自己才华的80后大学毕业生的心声,听来让人激动又让人心酸。

    上海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尤其取决于年轻型人才。上海历史上是个移民城市,移民是上海人的主体。上海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也正是外来移民不断扩充、参与到上海人队伍中经由社会化而成为上海现代化的主力军的过程。据资料研究,上海历史上发展最快的30年代,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时大量年轻型移民使得上海人口成为了前进式的年轻型人口。当前上海正全面推进四个中心建设,也正是应该大量吸收年轻型人口的最好时期。这种知识化的年轻型人口将对上海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它能为上海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年龄结构,使得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与经济发展同步,客观上减少了上海现代化进程所需的代价与负担,加快了发展速率,而且也是一种外来的社会财富向上海的集聚。所以,上海在培养吸纳外来高端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同步完善外来梯队人才建设,需要给予这些金字塔塔基的外来年轻人持续关注的目光。而当前吸纳外来年轻型人才工作的瓶颈问题之一,就是当下上海房价过高的问题。

    上海的高房价有其特殊的背景原因,造成现在局面的情况很多很复杂。对上海的房价一路高涨的情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操作措施,如加大保障房建设,上海15个大型居住区其中涉及保障房的6大社区已经加快建设。整个上海市的房地产市场供应方也由原先的开发商主导转变为政府参与,以合理控制楼市供应。但是,改变房价过高的状况谈何容易,一是要有个过程,二是当前的措施还不够强硬有效。希望政府切实进行政策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尽好地基本解决困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房价问题。

    上海的一位领导说的好:“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使年轻人有房住,这是我们的政策导向。如果忘了这条,从理性上讲也不行。为什么呢?上海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如果你房价高得让人才都不来了,你上海有什么希望啊?”


 

 

原文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15e940100g5yz.html

 

博文推荐链接

“蚁居”与“出海”  (敏思博客首页“观点”栏目)

《“蚁居”与“出海”》 (文学博客网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